公众参与治理与国家审计(四)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网络作者:未知点击:774四、发挥公众参与国家审计的积极作用
提高公众参与度,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但目前的公众参与制度还有待于实现有序参与、广泛参与、深度参与和有效参与。国家审计机关应充分利用公众的力量,主动适应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进程,一方面采取措施,应对公众参与带给我们的挑战,规范自身行政行为;另一方面要开通渠道,主动引入公众参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升审计的效果。
1. 审计机关应改变观念,逐步树立“公众参与式审计”的理念。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信息传播日益便捷,公众对政府部门行为知情权的意识逐渐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积极转变思想,顺应发展趋势。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民主与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两大基本特征,公众参与治理是大势所趋,推进公众参与国家审计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公众参与治理无论是对公众、还是对审计本身,甚至对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应清楚地看到,经过几年的实践,正面公众参与国家审计效果是良好的。为此,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推进公众参与国家审计的重要意义,主动适应,顺势而为,牢固树立“公众参与式审计”的理念。
2.加强宣传,加大公开,对公众参与治理进行正面引导。有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所了解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公众对事情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尤其是对一些涉及民生资金、保障房、教育基金等公众关注度较高的审计项目,信息量的偏差可能会引起公众的误会,从而引起公众不满。例如我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社会公众对于机关部门的意见时,恰逢百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第一年的整理总结阶段,有网民反复提出要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开,矛头直指区审计机关。为避免引发更大范围的舆论危机,区审计机关及时向百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小组汇报情况,由领导小组将进展情况、公布情况及下一步计划安排统一向公众进行了答复,通过信息的及时公开,解决了由于公众对审计机关执法对象、审计结果公开规定等方面的信息缺失而带来的舆论危机。
3. 拓展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借助公众力量。审计机关应积极探索公众参与治理的渠道和方式,在审计实施的各个环节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一是在制定年度项目计划时,引入“问审于民”工作制度。在分析当前社会重点、难点、热点的基础上,建立备选项目库,通过发放民意调查表、召开征求意见会等方式广泛征询公众意见,充分尊重公众诉求,结合政府工作重心,确定审计项目;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行风监督员。通过聘请与审计机关接触较频繁或有相关业务往来的人员,对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取证、保密、廉政纪律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促进审计人员依法履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审计建议落实和审计整改方面引入公众监督。目前,针对审计过程中的屡审屡犯现象,我区审计机关正与四责联审工作小组进行协调,计划每年底对本年度已审重点项目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同时,积极加强与地方报社的沟通,确定审计结果公开事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公众参与治理与国家审计(三)
下一篇:互联网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华丽转身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