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网络作者:未知点击:758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极大改变了会计环境的同时,也使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内部审计作为审计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其良好的职能,其信息化之路成为必然。
信息化提升要求
在现代审计中,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胜任的基础。《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也对信息技术知识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现代内部审计人员—— —不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很难适应对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监督和强化内部管理水平。
企业与审计人员都应增强这方面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重视信息化投入建设。其中,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关键的因素。笔者认为,现代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
一是会计数据的获取与转换能力。传统审计以凭证、账簿、报表纸介质的会计数据为基础,而在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都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放于计算机系统中。现代审计不可能绕过计算机,掌握一定的数据获取及转换处理方法,能及时方便获取被审单位的会计数据并为审计所用是开展现代审计的基本能力。
二是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及运行管理。对会计信息 系统的生产过程或者说数据处理流程及控制活动的了解是成功实施现代审计的重要基础。一个胜任的审计人员只有充分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内部控制,才能发现可能存在的控制漏洞或薄弱环节,避免陷入“黑匣子”的陷阱,从而为降低审计风险提供支持。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信息系统,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充分了解其功能结构、数据流程及控制点,使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由“黑匣子”变为“白匣子”,从而有利于保障审计质量。
三是具备利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一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及网络知识外,还需应用具备专用审计软件、数据库技术、Excel工具等技术的应用能力。如Excel工具具有强大的表处理能力,便于数据的处理分析,数据库技术便利了审计数据的查询检索、分析、复核与检查。又如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审计人员突破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审计数据和对被审单位进行远程联网审计。这些计算机工具将使审计人员很方便对数据进行查询、筛选、分析,从而将大大地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
四是掌握现代审计方法的一般技术与方法。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审计人员除传统审计的内容外,还增加了对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等审计内容,包括系统内控存在性、合理性,开发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及应用程序、数据文件 等审计内容。这些内容很难用传统审计方法来完成。因此,要完成现代计算机审计任务,除传统技能外,必须掌握包括审计软件应用辅助法、程序流程图检查法、嵌入审计程序法、数据模拟检测法、程序指令检查法等审计方法的使用,这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好适应信息化审计工作。
多措并举让“无形”舞弊现身
信息化带给审计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目前,审计信息化水平总体情况并不理想,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及功能受到一定的制约。笔者认为需要在几方面做出改进。
其一,政府层面应完善有关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准则。目前国内与计算机审计有关的标准和准则有:1996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1999年施行的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 审计》等,另外,200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及《审计署2008至2012年信息化发展规划》等对审计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建立一系列与现实信息化条件相适应的审计准则,规范具体信息化审计标准,对控制审计风险,提高信息化审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企业要转变观念,搞好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会计的计算机化、网络化、无纸化使审计对象、线索由原来的可见变为无形,违纪舞弊手段更加隐蔽,没有有效的监督,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必将十分严重。
从政府角度看,要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保全国有资产等等离不开有效的审计监督,信息化审计手段将有力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从企业层面看,揭示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消除隐含的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审计信息化有重要的担当作用。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层面,良好的内部审计信息化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信息化审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内部审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受时空限制地开展的联网审计成为未来审计的建设目标。内部审计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循序渐进,统筹兼顾,逐步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最大限度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公众参与治理与国家审计(四)
下一篇:百姓日用即是道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