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助力 冲云破雾揭真相
发布时间:2025-02-10来源: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作者:钟世奇点击:100近期,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在A部门及下属单位审计项目中借助“天眼”数据,高效查实疑点线索,成功啃下“硬骨头”。
审计现场,项目资料堆积如山,被审计单位和部分二级单位上年度有大量的技术业务用房的建设支出,此类项目建设工期较短,目前项目都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虽然各项目立项、施工、监理和决算等资料已送过来,可是项目多、地点分散,下步如果只对金额较大的项目进行实地抽查,样本量可能不够,查找问题线索犹如大海捞针。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副组长说道:“大家还记得上次我们和测绘院一起召开的研讨会吗?我们可以利用时空大数据平台上的共享资源,探索运用卫星遥感和GIS技术,将卫星历史影像和工程资料进行比对,还原各个时间点的项目现场,查看工程大致开工时间、实施进度和完工时间,初步判断项目规模和相关资料是否相符,再确定重点项目逐一核查”。
按照新的思路,大家开始分工核查。第一组准备数据,首先,对各工程项目的审批、采购、建设、监理等资料进行分析,标注出各项目立项、开工进场、竣工验收等时间节点,以及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对各单位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支付预付款、进度款、项目尾款等合同约定及实际支付的时间节点。并对各项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然后,运用卫星地图历史数据,选取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卫星历史影像并通过比例尺计算得出建筑物的平面尺寸,连点成线、由线及面,还原出每个项目的实施情况。通过比对还原数据与纸质资料,筛查疑点线索,第二组根据疑点清单,现场勘察了解实情,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经过有效的数据分析和现场核查,审计组发现了A部门下属二级H单位在技术业务用房建设方面的问题。根据H单位提供给审计组的资料显示,2022年8月,H单位新建技术业务用房项目临时建筑(以下简称“临建项目”)的初步设计经相关部门批复,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楼层1层),核定概算200万元。2022年11月,H单位通过市政府采购电子商城邀请竞价方式选定S公司为“临建项目”施工单位,双方签订合同,合同金额170万元。并称“临建项目”于2022年12月21日开工、2023年3月29日竣工,2023年4月,H单位在“临建项目”基础上,以新建技术业务用房临时建筑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改扩建项目”)名义进行改扩建,扩建面积350平方米,扩建后总建筑面积850平方米,该“改扩建项目”未经相关部门审批。2023年10月,选定“临建项目”同一家单位(S公司)为“改扩建项目”施工单位,双方签订合同,合同金额340万元。“改扩建项目”于2023年10月27日开工,2023年11月27日竣工。
审计人员通过对比相关时间节点的卫星影像发现疑点。一是工程项目所在区域2023年3月的卫星影像显示没有已建成的建筑物,资料中“‘临建项目’于2023年3月29日竣工”的说法存疑;二是工程项目所在区域2023年6月的卫星影像显示有在建建筑物,建筑物的平面尺寸根据测算,约为850平方米,与“临建项目”经“改扩建项目”之后“总建筑面积850平方米”相符,资料中“‘改扩建项目’于2023年10月27日开工”的说法存疑;三是工程项目所在区域2024年1季度的卫星影像显示有建成建筑物,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和2023年6月份一样,约为850平方米,由此可判定临建项目和扩建项目其实是同一时间开始施工并完成的。
审计组询问H单位相关人员项目情况,对方拿出精心制作好的两套工程资料,一口咬定两个项目是分开建设的。审计人员拿出一张张卫星影像让他们说明情况,并同他们一起到现场查看是否有改扩建施工的痕迹。对方在证据面前,无法自圆其说,承认在2022年12月开始实施“临建项目”时,未经审批即按照2次合同总建筑面积850平方米的规模进行桩基施工,并于2023年9月全部完工,项目实际建成面积850平方米,超过批复面积350平方米。后期,以虚假的竣工验收报告等资料按照“临建项目”“改扩建项目”2个项目分别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经第三方机构审定实际完成投资额为510万元,超过核定概算310万元。
在核查H单位技术业务用房取证资料时,附件中的一张卫星影像引起了审计项目主审的注意。H单位建设项目旁边有块地是属于A部门的资产,拟用于建设技术业务用房,据称一直没开工,但是这张卫星影像显示,该地块上有大量车辆停留,并不是被审计单位介绍的闲置未用。是影像地点弄错了还是另有隐情?
通过现场走访,问题很快得到落实。A部门所属的这地块占地15亩,在下属H单位技术业务用房项目建设施工期间,无偿出借给施工单位作为项目部办公及生活场地使用。2023年9月项目竣工后,该地块没有及时收回,被施工单位作为公司内部停车场使用。A部门无偿出借该地块事项,既未经集体决策,也未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或备案。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组提出要严格按照审批规模和概算开展项目建设,规范办理工程变更事项,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严格出租出借资产审批程序等建议,同时,举一反三,全面清查。审计组通过创新审计思维,拓宽视角维度,运用卫星影像技术,从“俯视”角度切入,精准核查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和精准度。
上一篇:案例|消失的护栏
下一篇:案例 | 70万方土消失“谜团”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