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基层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咸宁市审计局作者:庄英点击:421

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是审计界永恒的话题,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密切相关,审计工作一旦开始,就会存在审计风险,如何防范审计风险,这就离不开我们审计质量。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我们要保证低水平的审计风险,就必须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因此,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审计人员应为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不懈努力。基层审计机关在实际开展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或者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了审计事项,做出了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结论,提出不恰当的审计建议,进而受到有关利害关系人或潜在的利害关系人的指责,乃至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很多,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归结起来主要为以下几种因素:

1.专业能力欠缺,遵循审计准则的自觉性不够。审计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财务、法律、财政、金融、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数据也是审计人员必备的知识。同时,审计工作由始至终需要一种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它来自于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判断能力不强,将会使审计工作在计划、取证、分析、做出结论等很多方面造成失误,形成审计风险。另外,审计人员未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未形成有效行为规范。若不认真执行审计准则,自行其是,甚至违背审计程序的要求,必将在无形中构成审计风险。

2.工作责任心不足,使用审计技术主动性不够。审计人员是执行审计工作的主体,其工作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审计风险的高低。如果工作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必然造成工作差错,使应该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同时,虽然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已经日益得到应用,但是手工对账、判断抽样依然是基本的方法。由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判断抽样误差很大,极易遗漏重要的审计事项,造成抽取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特征,审计风险势必增大。

二、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坚持依法审计。

一是法律程序具有独立的法律价值。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程序实施的行政处罚行为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的保护和支持。审计机关是行政机关,审计监督行为是行政行为,只有依法履行法定的审计程序,才能确保审计监督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否则,审计监督行为就不合法,就要在行政诉讼中败诉,就要带来审计风险。因此,审计监督工作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这是确保审计监督合法、有效的基本要求,任何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都不能在程序方面出问题。二是审计所反映的问题,必须事实清楚。在此基础上,审计的定性要准确引用适时的法律法规以把握其时效性;同时,要根据问题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状况、问题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以及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予以恰当处理。确保审计程序合法,审计事实清楚,审计定性准确和审计处理恰当。

(二)加强质量控制。

对审计工作来讲,加强对审计过程的有效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只有强化审计过程的控制,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调节和控制措施,才能尽可能地保证存在的问题能够查得出来,查出的问题报得上去。此外,要加大对审计全过程的控制力度和频度,全面加强对审计项目立项、审计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从而控制审计进度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三)坚持查深查透

明确审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每个项目的审计应在查深查透上下功夫,做到四个字“深、透、准、实”,即事实查深,问题查透,定性准确,责任落实;对于项目审计发现的每个问题,应做到“四问”,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对于违法违纪案件,一发现线索就上报,一查到底,绝不手软,对于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抓住问题的实质,立足揭示反映宏观问题,促进规范管理,以体现审计的服务职能。

(四)规范审计取证

审计证据是审计事实认定的基础和前提,是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的事实根据,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取证要符合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审计证据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审计人员的主观臆断和想象,审计证据必须是与事实相关联,不能与所需证明的事项相割裂,无关的审计证据起不到支持审计结论的作用;审计证据必须完整、到位,形成封闭的证据链条,能够全面反映审计事项的全貌,不能因为有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认可,而不做深入的检查取证;审计证据的取得还要符合法定程序和要求,违法取得的审计证据没有法律效力。

(五)加强审计复核。

审计复核是审计法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质量内部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审计复核应该成为审计项目的必经程序,任何审计项目都不能有例外,要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复核是全方位的,但也有一个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在可能带来审计风险的实质性问题上下工夫,要注意对问题的事实是否清楚、审计取证是否充分、完整和履行法定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复核,在定性和处罚处理方面要注意对法律法规依据进行复核,要在错综复杂的事实面前,善于从法律角度和当前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实际情况去深入研究和分析,把握其本质,保证既坚持依法审计,又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提升复核层次,复核要有宏观意识和整体意识,善于综合、归纳和分析,从个体的复核中发现规律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向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不仅要对我们自身审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还要充分利用复核资源,利用掌握各审计项目情况的优势,归纳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行为的规律,提炼出具有共性的倾向性、苗头性和规律性问题,及时通报、指导审计实践,帮助审计机关更好地确定审计重点。

(六)重视审计文书

审计报告是项目管理的重点,是审计行为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审计成果。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不是形式,而是审计与被审计由对立的争论达到相对统一的沟通,是达到客观公正的途径。书面反馈是规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需要采取和被审计单位对话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事态的背景、动机、环境因素,进一步阐明审计观点,更深入、更充分地交换意见,使矛盾冲突得到化解。因此审计文书必须认真推敲,措辞达意,细化到每一个标点符号,力求无懈可击。此外,项目方案、工作底稿、调查方法等共同构成审计质量的技术要素,也是项目管理不可忽视的内容。

促进审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要把提高审计质量做为做好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充分把握内在联系。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长期任务和中心工作,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认真研究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技术和方法,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服务。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