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审计视角下关于创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式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鄂州市审计局作者:熊丽瑛 吴春华点击:5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美丽乡村建设是该愿景的具体实践,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前期对某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审计发现,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已不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甚至成为了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创新治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现以该市为例,进行粗浅分析,供研究者参考。

一、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农村生活垃圾量呈递增趋势,处理能力相对不足

经审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日均产生量已达到0.86公斤/人,按照该市37.5万农村人口估算,每年可产生生活垃圾1.18万吨。该市生活垃圾采取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以BOT模式与华新环境公司合作,将全市城镇和农村所有生活垃圾全部集中进行水泥窖协同处理,目前全市垃圾处理量已超过最初设计能力100吨/天,处理能力相对不足。

2、农村生活垃圾构成日趋复杂,垃圾分类回收不完善

通过对该市所有乡镇的审计全覆盖发现,农村生活垃圾构成中有毒有害垃圾比重不断增加,如电子废弃物、白色污染物等占生活垃圾产生量的20%以上。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仅在某镇的万秀村等个别村湾试点,并未全面铺开。90%以上的村湾,把生活垃圾“一窝端”送进垃圾房,村镇两级基本上没有任何分类就直接中转压缩运往处理场集中处理。由此生活垃圾造成污染、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的问题比较突出。

3、村湾居住相对分散,垃圾收集转运不及时

农村地区的人口居住一般较为分散,尤其是在偏远的乡镇,由于生态环境教育和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村居民的绿色环保和消费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乱丢弃、乱排放等现象在一些村组比较普遍,一些偏远地区垃圾清扫、转运不及时,特别是逢年过节垃圾量大的时间段,由于无法及时清扫转运,导致焚烧垃圾情况比较普遍。

4、治理模式比较粗放,项目管理存在风险

审计发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大部分乡镇集镇采取市场化服务外包、村湾采取聘请保洁员的模式,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管理模式粗放,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部分乡镇集镇垃圾清运转运外包服务合同签订不规范,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有的乡镇掌握政策不准,刚新建的露天垃圾池因不符合上级文件要求,拆了又重建封闭垃圾房,造成重复投资建设;有的乡镇对垃圾转运量不现场验收核实,仅凭村干部签字进行结算,造成资金流失风险;有的村组新建垃圾房选址不科学,建成后无法使用,造成闲置浪费等问题。

5、资金投入不足,长效管理机制未形成

该市财政每年对乡镇生活垃圾治理补助30万元,市、区财政按比例配套对每个行政村每年补助10万元。经审计调查,一般乡镇的集镇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每年需120万元左右,大的行政村每年需18万元左右,小的行政村每年也基本超过10万元。由于乡镇、街道财力比较薄弱,长效运行经费缺口比较大。另外,大部分乡镇垃圾转运压缩站处理能力不足,设备老化、破损等导致乡镇垃圾转运工作运作不畅,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二、创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式的几点思考

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最终需要立足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区、乡镇级政府部门可在各新闻媒体和电视台开辟专栏,并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发动村级组织,到每家每户发放宣传手册,营造“讲卫生光荣,乱丢垃圾可耻”、“谁污染谁治理”、“治理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氛围,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并在参与中不断提高卫生文明素质。

2、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减量。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关键点,也是重难点。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和配备分类收集设施,果皮、树叶、厨余等可降解有机垃圾应就地堆肥,或利用沼气设备转换成生物质能源;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应填坑铺路或就近掩埋;有毒有害垃圾应单独收集,集中运送处理。可通过入户、橱窗公告栏等宣传方式,普及和推广垃圾分类的知识,促进形成自觉分类行为。

3、因地制宜采取多种保洁模式。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保洁模式,促进提高治理工作水平。通过审计调查,目前在全市范围内,主要有以下9种保洁模式,各地可因地制宜参照实施:①市场化运作模式,由环境卫生保洁公司负责本地域垃圾收集处理,乡镇城建办、村委会分别与保洁公司签订合同,保洁公司与保洁员签订合同,双方按合同行,保洁员由保洁公司聘用聘管。②分级负责运作模式,按镇、村二级分级负责垃圾收集处理,乡镇城建办负责集镇、主干道清扫保洁和清运转运,村负责小组的垃圾清扫收集,小组保洁人员由村聘用聘管和负责工资,实行奖惩制度。③农户出资模式,镇级负责集镇、主干道,各村村民每月出资共同聘请保洁员负责本村组卫生保洁。④社会捐助模式,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建。⑤群众义务模式,发动党员、群众义务筹工投劳,组织党员群众轮流开展义务劳动,无偿清理垃圾,对村湾的道路、公共场所实行分包责任制。⑥理事会主导模式,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把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同志等“五老”和村内骨干吸纳进来,加强村民宣传教育,由村组负责检查督导,逐步形成村民民主管理,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⑦环境卫生物业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卫生管理模式,推行卫生物业管理,完善配套设施,实行湾组管理小区化,村民意识市民化。⑧“按量定费”清运模式,根据村湾大小、人口数量、垃圾多少、清运次数,确定保洁费用,提高保洁工作效率和效果。⑨保洁评比奖优罚劣模式,由乡风理事会每周一湾评、每月一村评,对于评选上的农户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并颁发流动红旗,激发群众积极性,通过评先创优、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有效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

4、探索高效适用的垃圾处理技术。优先利用城镇处理设施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城镇现有处理设施容量不足时应及时新建、改建或扩建;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环保标准、成熟可靠的终端处理方式,积极推行循环利用、堆肥或沼气处理等方式,逐步杜绝露天焚烧垃圾、简易填埋造成二次污染等现象,对边远、偏远村组垃圾应尽量就地减量和处理,不具备处理条件的应妥善存储,定期外运处理。

5、加强监管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监管力度,加大对项目的立项建设、招投标、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完善市、区、乡镇三级检查考核机制,杜绝虚报项目套取资金、重复建设造成浪费、监管环节缺失造成资金流失风险等违规行为。积极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参与作用,采取市场机制让更多的民间主体参与垃圾治理工作,鼓励和扶持垃圾治理产业的发展,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机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提高垃圾综合利用率。可探索突破体制限制,解决当前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成本高、效益不够明显的问题,促进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