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面镜子” 照亮精准扶贫路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建始县审计局作者:彭钦贵点击:621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今后三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笔者以为,要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定要用好“四面镜子”。
一、用好“国家标准”镜子。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不降低标准”是为了保证脱贫的质量,而“不吊高胃口”则是为了防止精准扶贫从“脱贫”走向“过度福利”的另一个极端,防止把脱贫搞成“大锅饭”和“养懒汉”。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际工作中,“降低标准”或“吊高胃口”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客观存在。如何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要严格坚持“国家标准”即达到“一有两不愁三保障”。同时,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正确处理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在财力有保障、确保质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基础,但决不能“吊高胃口”。
二、用好“群众满意”镜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精准扶贫工作也是一样,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放在群众是否满意上,像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选址,群众不满意的就不选;产业发展上,要充分尊重本村群众意愿和实际,不搞“大哈数”,不搞“一窝蜂”。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群众满意的我们就干,群众不满意的坚决不干。
三、用好“纪律规矩”镜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精准扶贫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每一件事都关乎党和政府形象,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学懂弄通各项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一颗“公心”干到底,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既不能“优亲厚友”,“雁过拔毛”,也不能造成损失浪费,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确保党和政府的每一分“救命钱”都用在刀刃上。
四、用好“仁爱之心”镜子。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精准扶贫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村民是淳朴的,也是懂感情的,也许就是我们扶贫干部做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让他们备受感动。同时他们也是弱势的,也许很小的一件事都会让他们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视群众为亲人,把工作当家事,带着真情去工作,凭着良心去工作。只要我们用真心、耐心、诚心、细心把扶贫工作做细做实,真情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就可以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群众满意度就会显著上升。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