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内部审计的现状、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5-11-12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审计局作者:井慧玉点击:8

乡镇内部审计作为基层政权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在规范乡镇财政收支、防范基层廉政风险、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当前乡镇治理的实际需求,系统梳理了乡镇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其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技术应用及结果运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深层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对策措施,旨在为推动乡镇内部审计提质增效、服务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

一、乡镇内部审计现状

(一)审计覆盖面有所扩大,但重点领域覆盖不足。大部分乡镇已将内部审计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审计范围从传统的乡镇财政收支审计,逐步延伸至村级财务、惠民补贴发放、小型工程项目等领域。然而,对于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基层干部经济责任等关键领域,审计覆盖仍存在盲区,难以满足基层治理的全面监督需求。

(二)审计机构初步建立,但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弱。多数乡镇依托财政所设立了兼职审计岗位,少数条件较好的乡镇成立了专职审计小组。但由于审计机构多隶属于乡镇政府行政体系,审计人员受制于乡镇管理层,导致审计工作易受行政干预,难以客观公正地开展监督,审计结论的权威性不足。

(三)审计技术逐步起步,但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部分乡镇开始尝试使用简单的审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凭证查阅,但绝大多数乡镇仍依赖手工查账、现场核对等传统方式。由于缺乏统一的审计信息化平台和专业技术支持,审计效率低下,难以应对海量的基层财务数据和复杂的业务流程,无法及时发现隐藏的风险隐患。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健全,独立性缺失。乡镇内部审计机构多为兼职或临时设置,缺乏独立的办公场所和经费保障。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往往需要服从乡镇中心工作安排,难以专注于审计业务,且在审计涉及乡镇领导或核心部门利益的事项时,容易受到阻挠,审计结论难以客观公正。

(二)队伍建设滞后,专业能力不足。乡镇审计人员多为财政、会计岗位转岗或兼职人员,缺乏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审计法规、风险识别等方面的掌握不够深入。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结构和经验老化、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工作能力不足缺等问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能力素质还不能适应新的需要。

(三)技术手段落后,审计效率低下。乡镇内部审计仍以“翻账本、对凭证”的传统方式为主,缺乏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审计工具的应用。由于基层财务数据分散、格式不统一,审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整理和核对,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遗漏重要问题。

(四)结果运用不充分,整改落实不到位。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审而不改、屡审屡犯”的现象较为普遍。审计结果与乡镇干部评优评先等挂钩不紧密,导致审计监督的威慑力不足,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难以体现。

三、改进乡镇内部审计的对策措施

(一)健全机构设置,强化独立性和权威性。一是明确乡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地位,在有条件的乡镇单独设立审计办公室,配备专职审计人员,确保审计机构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备支持;二是明确审计人员的任免程序及审计职能的归口管理部门,确保审计工作不受其他行政事务干扰,提高审计机构在乡镇治理中的话语权。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一是优化审计队伍结构,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具备审计、会计、法律、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年轻人才加入乡镇审计队伍。同时,鼓励乡镇现有财务人员参加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提升专业素养。二是上级审计机关定期组织乡镇审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内容涵盖审计法规、审计技术、乡村振兴政策等方面。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效率。一是加大审计信息化投入,上级审计机关统筹建设覆盖乡镇的审计信息化平台,实现乡镇财政、村级财务、惠民补贴等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同时,为乡镇配备必要的审计软件和硬件设备,降低基层审计成本。二是加强审计人员信息化技能培训,开展大数据审计、非现场审计等技术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工具开展审计工作。鼓励乡镇审计人员探索“互联网+审计”模式,提升审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四)强化结果运用,确保整改落实。一是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将审计结果作为乡镇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同时,定期向乡镇人大、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接受监督。二是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机制,审计部门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通过定期检查、回头看等方式,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要求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形成审计监督的闭环管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