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浅析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如何更好推动内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02来源:湖北省钟祥市审计局作者:罗 瑞点击:965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新修订的《审计法》第三十二条也明确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应当履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定职责,推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当前审计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上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要求和群众对审计期盼越来越高,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不断扩宽,但在县级层面,国家审计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内审监督起步晚、力量弱、作用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本文结合某县级市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就新形势下如何更好推动内审工作高质量发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县级 行政事业单位 内审  高质量发展

一、当前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一个职能机构,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力量和最基础的一环,进一步加强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对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各领域综合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县一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较为缓慢,内审作用发挥捉襟见肘,存在“四多四少”的情形:

(一)合并设置多独立设置少。

某县级市共有一级单位84个,经笔者调查,84个单位(乡镇街道24个、行政事业单位57个、市属国有企业3个)中有55个单位设置了内审机构,其中大部分是在经济发展办、纪检监察等科室下加挂内审科室牌子,承担内部审计职责,仅11个单位独立设置了内审机构,占总数的13.1%。

(二)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

84个单位共配备内部审计人员119名,其中大部分是纪检监察和财务人员兼任,专职内审人员只有12名;119名内部审计人员中获得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有26名,占比21.8%;在专业上学习审计、会计、经济、信息技术的人才仅42名。

(三)常规审计多价值增值少。

2023年84个一级单位有32个单位开展了内部审计,审计项目合计165个,其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51个、财政财务收支审计43个、经济责任审计36个,其他审计35个。审计类型主要集中在财政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重大经济决策、内控制度有效性等价值增值型管理审计较少,审计成果转化应用较少。

(四)发现问题多整改落实少。

2023年,某县级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共发现问题252个,大部分是金额类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问题,整改落实问题83个,占比32.93%,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优化完善业务流程方式来完成整改,整改效果不容乐观。

二、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现状原因剖析

(一)内审氛围不够浓厚。

首先是领导重视不够。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内审工作一直处于一种从属地位,部分领导认为内审是服务单位主业的一项监督性工作,与单位业绩不直接挂钩。因此,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重业绩轻内审现象普遍存在。其次是部分干部职工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高,配合不够,阻挠审计,致使审计执法力度弱化。最后是内审经费不足,部分单位内审人员办公条件较差、技术手段落后,致使其发展后劲不足,审计影响力和工作开展渐弱。

(二)内审独立性不够强。

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然而,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往往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不独立。有的单位把内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中;有的把审计机构和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有的单位由财务会计人员兼任审计;有的单位领导既分管财会工作,又分管审计工作。二是经济不独立。行政事业单位内审人员编制、工资福利等均受本单位制约,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又要维护本部门自身利益,一身二任,难免顾此失彼,审计独立性差。三是职责不独立。有的单位对内审职能限制太多,内审只对下属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有的单位内审职能划归本单位纪检监察室;有的不参与本单位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不界入本部门重大经济事项的监督,只负责对下属单位资金报账票据的审核,未能充分发挥内审职能。

(三)内审队伍力量薄弱。

一是力量不足,以某县级市教育系统为例,机关内审科室只有2名审计人员,却面临着112所中小学的财务收支、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和投资超过30万元的项目工程审计。二是素质不高。某县级市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人员基本是从机关财务科和所属二级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中抽调,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审计业务培训,知识结构单一,审计观念和工作手段落后,缺少复合性审计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传统的手工查账,计算机审计无从谈起。三是任务繁重。由于是兼职审计工作,往往还有大量的本职工作需要处理,且独立性不强,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变成了“走马观花”。

(四)内审工作质量不高。

一方面内审人员的思维局限性,导致审计质量不高。长期以来,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人手少,任务重,往往埋头于具体的事物,加上审计人员多从财务岗位上转到审计工作中来的,接受新生事物、新的理念不及时,不能举一反三,寻根探源,不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工作局限性,导致审计质量不高。内审人员往往把工作范围限制在具体财务收支的狭小空间上,把工作深度局限于票据违规等方面的表面性问题,没有把内审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运行的监督与制约上,也很难对一些共性的、苗头性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导致审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领导决策的需要

三、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推动内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体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转变思想,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作为主动适应和把握新要求,推进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政治属性是首要。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和新修订的《审计法》,顺势转变以往“内部审计是自找麻烦”的错误观念,正确树立内部审计是“自我检查、防微杜渐,保护干部、保障安全”的理念,把内审工作作为观察单位财务收支运行的窗口,科学民主决策的依据,加强宏观管理的手段,促进反腐倡廉的堤坝。切实从体制机制上全面落实党对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的体制,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高素质专职内部审计人才,将内部审计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审计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需求,为内审工作开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也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落实如臂使指的要求,把上级党委政府重大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着力推动单位发展规划与上级决策部署相契合,积极融入单位治理体系,推动上级重大政策措施在本单位落地生根。

(二)提升内审质量是重点。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逐步规范,账务表面的错弊越来越少,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调整目标和范围,着力提高工作质量。首先,要拓宽内审工作广度,树立“跳出审计看审计”的意识,超越财务收支和内部防范纠错的范畴,越来越向重大经济决策、内控制度有效性等价值增值型管理审计转变,越来越向规范管理、履职尽责、规避风险转变,越来越向强化审计整改问责,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应用转变,通过创新机制、整合力量逐步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下属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做到“如影随形”。例如,某县级市教育部门积极探索新方法,把系统内所有内审人员整合成3个专班,分别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投资30万元以上的工程造价审计外包给社会审计单位,通过合理界定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详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112所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问题。其次,要提高内审工作深度,全面做实研究型审计,树立“有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的意识,把问题查准、查深、查透,加强审计结果分析研究,加强审计成果运用,以更高内审质量更好服务单位内部治理。最后,要增强内审工作温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审慎评判内审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要出于公心、有利于单位发展的,要大胆容错纠错,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三)优化方式方法是捷径。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一方面要优化审计方法,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审计方法,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一定资金加大计算机硬件和配套平台软件支持,构建信息化平台,开展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提升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大数据思维,不断提高内审工作质效。另一方面要优化审计方式,促进审计整改落实,打破内部审计单打独斗的局面,加强内部审计与单位内部督查、纪检等监督力量之间、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之间的协作贯通,形成资源共享、问题同纠、一体推进的监督合力,着力推动审计成果权威高效运用。例如,某县级市卫生局建立了审计问题整改回访和通报约谈两项制度,由内审科、办公室、监察室联合对审计整改情况开展回访督查,对整改到位的予以销号,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约谈,凡两次督办后仍整改不到位的,追责单位主要负责人,并在年终考核时,实行降等或“一票否决”。

(四)提高人员素质是关键。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内审人员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还需要具备能查能说能写的本领。县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内审人员培训和后续教育制度,定期召开各类培训会,及时学习上级内审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表彰内审工作先进单位,开展经验交流发言,让内审人员随时掌握与更新内审知识储备;大力推行“以审代训”,鼓励内审人员到审计机关跟班学习,参与审计项目,锤炼实战本领;搭建内审人员学习沟通平台,建立内审工作交流群,审计机关人员及时提供线上业务指导,答疑解惑,增强内审学习氛围;设立内审试点单位,发挥高质量试点单位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例如,某县级市交通系统每年两次召开一把手和财务人员财务风险防范教育会,经常邀请纪委干部、审计局业务骨干上廉政课和举行财经纪律知识讲座,有效提高了内审人员业务素质。

(五)建立健全制度是保障。

制度建设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家层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规章制度,我省也即将出台《湖北省内部审计工作条例》,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要以内部审计立法为契机,在原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组织领导、拟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及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考评、后勤保障机制等等,把党和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和主张,用法制方式固定下来。同时,国家审计机关应该将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和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评价范围,作为领导干部履职的内容进行评价,推动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体制的建立健全。例如,为加强内部控制,某市教育部门先后制定了《钟祥市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出台了《钟祥市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制度》《钟祥市中小学校会计核算制度》《钟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细则》《规范教育项目管理实施意见》等20余项文件,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使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效提升了内审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耀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23(5).

[2]董绪林.研究型内部审计的逻辑与实施路径[J].审计月刊,2023(9).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