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研判新路径 聚焦新发展 扎实开展资环审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01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审计局作者:舒青松点击:96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审计局在上级审计机关和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领导干部守规守纪守法尽责这一总体目标,牢牢把握科学谋划项目、完善监督机制、精心组织实施、深化改革创新、做好调查研究等几个工作重点,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专项审计调查,在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研究审计思路,科学谋划项目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是最新的审计领域之一,涉及内容、范围广,政策性较强,如何在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上,做到“如臂使指”,提升审计工作的方向性,需要认真思考研究。一是注重积累涉及自然资源的相关政策文件,通过“以审代训”、聘请专家授课、学习省市审计案例等方式积累实战经验,开拓审计思路。二是关注社会媒体、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为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开展审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找准审计项目切入点和着力点,只有把调查研究的方向明确好、导向确立好,才能从源头上让调查研究找出切口,从中发现审计疑点和问题线索,为展开现场审计提供切入点。去年市审计局带领各区做的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审计项目,主要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就是以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小切口破题,做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文章。区局在市审计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做足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持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和项目监督力度的同时,深入剖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和根源,从管理机制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没有科学规划、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等“小切口”入手,找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与解决问题有机融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发挥审计职业优势,提出了健全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管理机制、加大治理资金投放力度、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深化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方面针对性建议,提升了审计监督服务能力,项目取得较好效果,在这个基础上,今年我局在项目安排上盯紧重大政策导向,在“求实效”上下功夫,安排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中,将继续跟踪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相关后续工作情况,不断拓展审计深度,继续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型研究,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建立审计长效机制,以高质量审计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审计方法,提升审计质效

针对生态环境建设内容广泛的特点,可以发挥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等平台作用,采取融合式、嵌入式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加强审计工作统筹。既能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扩大审计覆盖面,又能做到审计项目不交叉、不漏项,做到“如影随形”。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坚持把研究型审计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今年的审计中,我局聚焦主责主业,结合审计项目,紧紧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审深审透审实,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把自然资源和污染治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一是突出审计重点。根据全区各街、镇、场、区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聚焦被审计对象在管理实践中的主责主业和易发问题,围绕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内容,为深入审计现场、关注重点问题、扩大审计成果打好基础,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二是拓展审计手段。针对审计人员专业力量不足,通过购买服务、聘请测绘专家等方式,结合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要点,运用专业技术对数据叠加分析,开展跨领域数据关联比对,为审计人员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及时准确发现疑点、现场核查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地理环境复杂的山区、湿地、河湖等自然资源资产疑点核实,通过利用无人机技术等方式,对疑点图斑进行核实,提升审计效率。三是紧盯资金使用绩效。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拨付及时性、使用合规性、管理科学性等方面,紧扣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从资金使用角度反映政策运行实效,全面准确反映资金使用绩效,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既要管好用好生态环保资金,又要为生态环境建设赋能添力,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三、研究审计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就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而言,就是要对资源环境审计的结果评价、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和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在审计结果权威高效运用上要做到“如雷贯耳”,推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生态环境。一是建立评价定级机制。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结合被审计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状况,建立“可量化、好评价、易操作”的审计评价机制,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为有关组织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建立问题整改机制。坚持揭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统一、“重实效”与“重长效”相结合、“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立行立改问题”“分阶段整改问题”“持续整改问题”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计划,严格按计划要求持续推进,对已整改的问题开展“回头”看,做到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确保审计查出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切实将整改成果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建立结果运用机制。要认真分析全区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背后的原因,找出可能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提出建议,以审计要情、审计情况专报等多种形式,报送给党委、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的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注: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