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31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审计局作者:金元法 陈英周点击:77

摘要: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和永恒主题,而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挥财政审计“治已病防未病”功能作用,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财政审计和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涵、财政审计大格局与财政审计的关系,尝试提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一些思路和措施。

发展是第一要务,而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矛盾与问题的总抓手和长期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的职责定位和使命任务,是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做好新时代审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是全体审计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科学谋划和战略部署,准确把握审计工作定位和任务要求,巩固深化制度成果,依法忠实履行职责,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一、财政大格局审计的基本内涵

财政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和《预算法》以及有关经济法律、法规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是政府审计的重要职能职责,对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机关以全部财政资金审计为内容,以财政管理审计为核心,以政府预算为纽带,统筹审计资源,有效整合审计计划,有机结合不同类型审计项目,从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层次上整合审计信息,揭示反映问题,督促问题整改,推进财政管理高质高效运转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

二、构建大格局的财政审计体系是深化财政审计的必然要求

审计对象管理方式的变化和发展要求财政审计作出相应的调整。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预算管理一体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的逐步形成,财政审计在计划管理、审计目标、范围、重点、组织方式、资源协调配置、技术与方法、结果上报、成果运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财政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无法发挥财政审计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和保障国家财政安全的作用。构建高效科学的财政审计大格局是财政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修订的审计法对财政审计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审计法修改后的第四条要求审计工作报告增加了报告对决算草案、预算执行绩效、国有资源资产的审计情况;新增第三十六条要求审计机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和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通报风险隐患;新增第五十二条要求报告审计整改情况及反馈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对照以上要求财政大格局审计此时从内涵和外延都要深潜和拓展。

在当前宏观经济比较严峻,财政收支紧平衡的状态下,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定位要更切合实际,内容要更加全面,范围要更加广泛,组织方式要更加缜密,项目实施要更加科学,资源配置要更加合理。审计范围上涉及财政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审计内容上包含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时间上按财政年度同步实施,项目实施上融合各专业审计力量,资源配置上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组织方式上坚持财政收支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政策资金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自然资源审计相结合,审计成果利用上充分发挥大财政审计的发现和通报隐患、促进和加强管理整改和推进建设等作用。

三、构建科学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和措施

(一)强调审计的政治属性,发挥审计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

牢牢把握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政治统领,做到财政大格局审计要如臂使指。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审计委员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强化审计领域重大工作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推动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持续推进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细化实化制度化,不断强化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对审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审计领域重大工作,深刻阐述了审计监督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审计监督、加强什么样的审计监督、怎样加强审计监督等重大课题,形成了新时代党在审计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指引新时代审计工作走出了一条契合中国国情的审计新路子。财政审计要适应新的政治需要构建大格局的财政审计,整合审计资源及时监督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财政资金流向到哪审计就跟进到哪。始终紧盯“国之大者”,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坚持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审计,坚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审计,坚持围绕促进党的自我革命开展审计。在审计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审计工作格局: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政治统领,把“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根本政治要求贯彻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主责主业为看家本领,牢牢把握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定位,始终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这一法定职责,发挥专业优势,以有力有效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审计成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提供决策参考。

(二)树立审计跟进理念,不断拓展财政审计职能

准确把握财政大格局审计全面覆盖的本质要求和工作重点,做到如影随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监督要全面覆盖,就是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让审计对象感到审计像影子一样时时在身边。推进审计全面覆盖,目标是消除监督盲区,使应审尽审、凡审必严成为常态,审计服务“国之大者”的主动性更强、契合性更高。要深刻理解审计全面覆盖的本质要求,坚持审计无禁区,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精准把握审计全面覆盖的重点,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人员的深度监督,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在新形势下,财政审计大格局要坚持立足促进公共财政建设,以提高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和相关经济活动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为目标,不仅要关注“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本级财政预算资金的监管情况,而且还要加大对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财政性资金的审计力度。在具体审计实施中,要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到使用绩效实行“全程式跟踪”审计,把全部财政性资金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免疫”,规避财政风险,加强财政管理和政府预算,保证财政政策全面有效的实施;审计思路上要进行全面转变,将财政审计和其他审计类型相结合,积极推进联网大数据审计、绩效审计,力争实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提高财政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及时揭示财政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风险,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配置发挥最大效益。

(三)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创新财政审计方式方法

财政审计大格局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是资源整合,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审计成果等方面的协调配置。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应当从长远考虑,根据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总体目标,明确项目计划的制订原则、重要项目的审计周期和一定时期内通过审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使项目计划具有可预见性。同时还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安排好当年的项目计划,做到统筹兼顾,有机统一。审计实施上应当根据项目的性质和工作量,分别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一是高度集中的“大兵团作战”方式,统一方案,统一组织、打破科室界限,统一调配审计力量,有利于完成时间紧、任务重、综合性强的项目;二是明确审计目标基础上“分兵作战”方式,即统一目标,按审计专业分工分别实施,审计成果共享,适合经常性、涉及多个审计领域的项目;三是专业审计“独立作战”方式,适合为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服务、任务相对单一的审计项目。各科室在财政大格局审计的目标之下分工协作,着力揭示财政管理、部门预算执行、重大政策和民生项目的落实、政府投资监管和国有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相关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促进民生资金和项目安全高效,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科室按分工责任对审计查出问题、移送案件线索及查处整改情况等,分别进行收集和汇总,梳理纳入本年度财政审计报告的各自分工的责任版块,各责任科室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应纳尽纳,按审计工作报告要求精准概括和表达问题,各配合科室要及时提供责任科室需要的问题和相关资料,各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按时保质督促落实审计整改;审计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实行分工协作机制,具体按AB角进行管理,任务到科室责任到项目到人,各科室拉单列表,对查出问题、整改问题、对象清单和整改确认负责到底,形成闭环管理

(四)深度开发利用成果,着力提升财政审计效能

扎实推进审计成果权威高效运用,做到如雷贯耳。推进审计成果权威高效运用,目标是审计质量与水平全面提升,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要深化做实研究型审计,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的精准性、有效性,确保审计查出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对实施财政审计大格局显得尤其重要。审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从制度和体制上解决问题,推动改革,推动制度建设。因此必须深度开发提炼审计成果,加快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努力提升财政审计效能,要积极增加成果附加值,多角度开发财政审计成果。在每一项财政审计中,从项目立项、实施到审计报告、审计整改等各个环节统一下达信息任务,集中组织开发,及时反馈财政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注重揭示和反映体制、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不断提高审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让更多信息直接进入领导决策层。积极开展审计情况分类汇总分析,注意从全局的角度反映经济运行管理状况及规律,力求审计建议着眼前瞻性、体现宏观性、富于建设性,大力提升财政审计成果质量和层次,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五)立足加强审计整改,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

财政审计大格局要始终坚持把促进整改、完善体制、规范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坚持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与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不断健全完善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夯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人大监督、财会监督、出资人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落实并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成果共享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线索移送、查办和反馈机制,推动各类监督在深化审计成果运用上相向而行、同向发力,打好审计整改“组合拳”坚持“谁审计谁督促整改、边审计边整改”的原则,加大审计整改情况跟踪检查力度,重点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情况、采纳审计报告意见及建议情况、处理审计移送事项结果。依靠人大和政府力量,建立审计整改政府主导机制和通报制度。健全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对审计整改不力的,视情况依法移送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追究领导责任。并定期分类汇总和通报财政审计整改情况,形成高压态势以促进整改,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

注: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