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4-05-06来源: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审计局作者:崔文蕊点击:79

在深化审计全覆盖过程中,如何处理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之间的矛盾,是基层审计机关无法回避的命题。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按照审计目标精准获取审计证据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效率。然而,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一、审计证据的特点

审计证据是审计质量的主要保证,具有范围广泛、用途多样、主体特定、资源特殊等特征。通常情况下,审计证据在审计档案中所占比重较高,有些证据数据繁琐、篇幅冗长。在现场审计阶段结束后,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由发现问题、获取证据转向撰写审计报告,对于审计证据的关注度下降,有时在整理档案过程中做不到逐一复核。审计证据自身复杂的情况加之以易被忽视的现状,导致其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诸多隐患。

二、存在的问题

审计证据存在的问题情形繁多,本文仅列举几个较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证据与问题关联度低。受条件限制,实务中的某些问题虽然客观存在,但取证具有一定难度,这导致最终取得的证据虽看似与问题相关,却并未直击问题要害,实质上关联度不够。低质量的审计证据对于问题的支撑力度有限,影响审计质量。

数据勾稽关系不对应。审计所需数据的来源多样,有些数据由被审计单位直接提供,有些数据是审计组筛选、分析、计算得来。不同来源的数据之间同样可能存在相关性,若忽视这些数据的勾稽关系,未对照检查,可能会出现数据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影响得出审计结论。

逻辑链条混乱。在取证单及工作底稿中,对于部分问题的描述按照时间线或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的。这类问题往往所需后附证据较多,如果不按照逻辑链条进行梳理,而是随意摆放,不仅会影响审计组人员的思路和工作效率,还会降低后期审理的效率。

取证资料未“审深审透”。在取证过程中,审计人员会接触到一些篇幅较长或专业性较强的资料,有时受时间和专业背景的限制,只着重关注其中与问题相关的部分,未注意到资料中存在其他疑点,导致未“审深审透”,出现审计风险。

三、解决审计证据质量问题的四点建议

一是先推敲。审计人员要结合所能掌握的审计证据,反复推敲问题定性及表述,以明确取证内容、范围和数量。尤其是在遇到难以取证的困境时,要有追根溯源的思维,思考是否问题定性是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或问题定性与问题本质之间有偏差。

二是勤核对。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审计证据的基础性作用,不仅对审计报告字斟句酌,更要在审计证据中将数据的来龙去脉标注清楚,将报告中所涉及的数据仔细计算、反复核对,打牢审计工作的根基,保证审计成果的准确性、严肃性。

三是细梳理。审计人员要养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运用审计证据的习惯,在工作过程中注意捋顺证据的逻辑,这样既可以形成严密的证据链,充分支撑审计问题,也可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工作不遗漏、不重复,有效提高审计效率。

四是多谨慎。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审慎的工作态度,特别是对待档案中的取证资料,要做到审深审透,避免“似是而非”,确保自身能充分掌握审计证据、驾驭审计证据,规避审计风险。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