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审计职能优势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发布时间:2024-01-03来源:湖北省咸宁市审计局作者:金显威点击:211审计工作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发挥“经济体检”功能,始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聚焦重点发力,下好先手旗、打好主动仗,真正做到治已病、防未病。笔者结合自己的审计实践,浅谈审计如何做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一、科学掌握国家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基本原则
围绕国家大局,把牢正确方向。深刻领悟党中央重大政策部署的战略考量和实践要求,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和政治执行力,灵活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坚持在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和政治要求,善于分析归纳纷繁复杂的经济问题,并从经济问题中善于发现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不良苗头和倾向,推动中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效。
坚持人民至上,兜牢民生保障。群众利益无小事,重大风险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民的利益。例如,民间资金大量投向股市、债券等金融市场,使得金融资产价格虚高,一旦价格暴跌,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成为资本收割的羊毛。近期,医疗行业塌方式腐败,医用设备和药品价格虚高,人民就医难看病贵愈演愈烈。审计要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价值追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强化系统观念,整体谋划推进。坚持把各行业审计和市县两级审计工作作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整体来统筹部署、监督检查和综合分析,不仅要把各领域存在的具体风险放在整个审计工作、本地经济运行中来思考,更要放在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去考量,提高政治站位、拓展宏观视野,提高审计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协同性。
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未雨绸缪的主动,以忧患意识发现苗头性问题,以底线思维划定边界禁区,通过常态化经济监督,密切跟踪风险变化趋势,及时反映发现的突出问题,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做到风险可防范、可控制、可化解。
紧扣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系统研究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变化的新矛盾、新形态、新特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审计实践中,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各类问题中精准把握主要问题,迅速捕捉审计重点,及时揭示主要风险,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质量和效率。
二、精准聚焦国家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内容
紧扣财政审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当前,经济发展增速缓慢,土地财政难以为续,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财政运行管理风险、财政结构绩效风险并存,一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长期高位运转,极有可能引发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审计要在摸清地方政府法定债务和隐性债务底数、规模、结构、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甄别债务性质及对应的资产情况,理清偿债责任,健全债务动态监测和分析机制,关注新出现的隐性债务,推动隐性债务问责制度全面落实,违法违规举债得到全面彻底遏制,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合并监管。严防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违规举债,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异化为“二财政”,防范地方政府无序举债的风险。
紧扣金融审计,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加大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行审计力度,持续关注重点地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跨机构、跨市场、跨区域的风险状况。重点摸清金融机构资产底数、风险资产真实情况,重点查处通过违规开展存贷、理财、信托、保险等业务产生的风险资产。重点关注银行、信托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方式和运营模式,深入揭示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多层嵌套和多通道叠加和金融运行脱实向虚等问题,防止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影子银行等方式过度扩张信用,推动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治理,引导其找准定位、专注主业、做精专业,夯实金融健康发展的微观基础,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紧扣国有企业审计,防范化解国资流失缩水风险。围绕国有企业落实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情况,重点审计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投资运营监管情况,重点关注资产负债真实性、重大投资决策合规性、国有资本运营效益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和风险防控情况,重点揭示偏离主责主业盲目扩张投资、国企领导利用权力寻租搞利益输送、贱卖国有资产等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严厉查处弄虚作假、财务舞弊、私分资产等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聚集主责主业,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紧扣生态环境审计,防范化解污染损毁风险。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审计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审计,重点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碳达峰碳中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任务落实情况,重点审计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项目的实施效果,重点查处江河湖泊湿地生态保护不力、黑臭水体治理不力等突出性问题,及时揭示政策落实不力、环境污染、资源损毁、生态破坏等问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紧扣民生资金审计,防范化解丧失底线风险。围绕惠民惠农补贴发放情况,严厉查处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虚报冒领、雁过拔毛等违法行为,防范因涉农涉民腐败带来不稳定的风险。围绕藏粮于地、耕地保护,关注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政策落实情况,防范耕地非粮化、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的风险。围绕就医难看病贵,严厉打击医药卫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净化医药行业生态,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围绕问题楼盘、烂尾楼盘、开发用地长期闲置为代表的房地产市场开展审计,防范多年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带来的风险。
紧扣重大项目审计,防范化解损失浪费风险。围绕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立项、决策、审批、融资、施工、监管和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开展审计,揭示因执行政策有偏差、决策失误、融资不到位造成工程无法实施或者“半拉子”工程等问题,关注未批先建、边施工边审批等不履行建设管理程序的违法违规问题,反映违法招投标、违法转分包、高估冒算、降低建设标准、偷工减料、管理不力造成工程造价增大、工程质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问题,严厉查处挤占、侵吞、挪用项目资金的问题,防范化解重大损失浪费、骗取财政资金、影响安全稳定的风险。
三、全面加强国家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建设
做深做实调查研究。要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把立项当课题研究,把问题当课题研究,把建议当课题研究。分年度分专题研究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隐性债务、金融创新产品、医药领域腐败、就医难看病贵、耕地占补失衡、生态系统治理等方面,系统研究其时代背景、政治政策、现实困境、改革方向。只有真正研究透了被审计对像历史脉络、发展轨迹、风险苗头,提出防范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才能点到穴位上,审计建设性作用才能发挥到位。
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审计对象纷繁复杂,审计过程中要加大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图谱技术、爬虫技术等最新技术应用力度,深度挖掘各类数据和图像资料,提高发现问题的效率。当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金融系统风险、国有企业杠杆率过高风险等交织叠加,要对财政、税务、金融、企业等多个部门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趋势分析,及早发现存在的风险。打通各部门、各地域、各层级之间的数据壁垒,共享信息资源,坚持审计上下一盘棋,从上到下开展行业审计,整合审计资源,加强整体联动,增强监督合力,提高发现问题的深度、精度和广度。
精准把握关键环节。地方政府性债务、国有企业杠杆率过高、房地产泡沫等各类风险,均与金融市场直接关联,并与金融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叠加,非法集资、乱办金融、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违法违规套利等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仍然严重,金融风险是各类风险中最关键的环节,金融市场是审计监督的重中之重。着力揭示金融市场内部治理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促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内部治理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长效机制,从根源上促进化解重大风险。
培育专业审计队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担负起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的政治责任。组织审计干部系统学习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大数据审计技术等专业知识,坚持岗位练兵,增强实战水平,打造能够熟练审计金融市场、大型国有企业的专业队伍。搭建业务交流平台,坚持走出去交流学习和请进来案例教学,不断提升专业审计水平。
注: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