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鉴赏 >> 美文欣赏

和光同尘处 审计见真章

发布时间:2025-05-13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审计局作者:王媛媛点击:9

老子言“和其光,同其尘”,道尽一种含敛锋芒、融于万物的处世智慧。审计工作恰似这缕不炫不耀的光,在时代发展的尘埃里默默穿行,既以专业之光照亮经济运行的盲区,又以沉潜之态扎根基层实践的土壤。当“和光”的柔性与“同尘”的坚韧交织,便在平凡的监督岗位上谱写出守护公平正义的不凡篇章。

敛光于怀,在低调中筑牢监督之基。审计人的身影总是带着“和光”的特质,从不张扬却自有力量。在某企业审计现场,面对堆积如山的财务凭证,审计组组长老李总是戴着老花镜逐页比对,当年轻同事抱怨“这些细枝末节查不出大问题”时,他指着某笔设备采购合同的付款条款说:“这里约定的质保金返还时间比行业惯例早了三个月,背后可能藏着利益输送。”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能力,源于对专业的敬畏与沉淀。他们懂得收敛锋芒,却从不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在乡村振兴审计中,审计人员跟着村民走田埂、进猪圈,在与农户拉家常时发现某村集体鱼塘承包费多年未入账;在医保基金审计中,他们记录医生开方流程,揭开了虚假诊疗套取资金的内幕。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恰如收敛的光束,能穿透表象的迷雾,照亮藏在细节里的真相。

同尘而行,在烟火中守护民生之光。“同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扎根基层的烟火气。某审计干部在对口帮扶村驻点三个月,白天跟着村民下地干活,晚上算脱贫账,发现扶贫养殖项目因疫病防控不到位导致存活率低,便自费请来兽医培训农户,还推动建立了“养殖保险+技术托管”的长效机制,这种把自己当成“一粒尘”的姿态,让审计监督真正接上了地气。在老旧小区改造审计现场,审计人员会蹲在施工现场查看钢筋绑扎是否符合标准,跟着居民爬楼记录电梯加装后的噪音问题。这些沾满泥土的脚步、充满温度的监督,让审计工作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核对,而是成为守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暖心工程”。当审计报告里的每一个建议都源自对基层现实的深刻理解,监督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光尘相映,在淬炼中成就专业之道。真正的审计智慧,是“光”与“尘”的辩证统一。某公司审计中,面对复杂的关联交易和财务造假嫌疑,审计团队没有急于出具结论,而是深入行业调研半年,绘制出企业全产业链的资金流向图,最终用确凿证据揭露了虚增营收的真相。这种“光”的透亮,源自“尘”的积累——对行业规律的把握、对数据逻辑的推演、对风险特征的研判,无不是在无数次深入基层、吃透业务中磨砺出来的。在大数据审计时代,审计人更懂得“和光同尘”的现代诠释:他们既精通数据库查询、Python编程等“高光”技术,又坚持深入一线核实疑点,让科技手段与传统方法相得益彰;他们既着眼于宏观政策的整体把握,又不忽视微观层面的具体执行,在“国之大者”与“民之小事”之间找到监督的平衡点,就像光与尘的共生,审计的专业性既需要仰望星空的视野,更离不开脚踏实地的深耕。

历史的长河中,审计人或许不会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但他们始终是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追光者”,当他们以“和光”的谦和融入经济社会的肌理,以“同尘”的坚韧扎根监督一线的实践,便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使命——让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清晰如光,让每一项政策的落实都扎实如尘,让公平正义的光芒,永远闪耀在国家治理的每一寸土地上。这,便是审计人对“和光同尘”最动人的诠释:于无声处见真章,于平凡中守初心。



上一篇:月光下的母亲

下一篇:没有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