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母亲
发布时间:2025-05-12来源:湖北省咸宁市审计局作者:陈鸿衍点击:20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个日子,于我而言,总是带着几分酸楚。当我知道这个节日时,母亲早已离世多年。每每想起,心中便涌起难以言说的遗憾与愧疚。
记得去年看《你好,李焕英》时,剧中那位母亲在雪中送别的场景瞬间让我感同身受,泪流满面。漫天飞雪中,母亲佝偻着身子,假装登上返程的客车,却在女儿走远后独自踏雪而归。那蹒跚的背影,多像我的母亲啊!
十九岁那年,我背着行囊去县城读高中。父亲早逝,哥哥姐姐都已成家,家中就剩母亲一个人撑着。为了供我读书,母亲想尽了办法。她养鸡、养羊,还时常背着麻袋在村里捡废品。邻居后来告诉我,有一次为了捡沟底的一个易拉罐,母亲差点摔伤。由于她腿脚不灵便,她便坐在沟边往下滑,滑到一半却被树枝挂住了棉袄,整个人悬在半空,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挣扎了好久才脱身。回家时,她的手上都是血口子,却还笑着说:“这个铁罐子能卖一毛钱呢。”多年后,脑海中总是会浮现母亲挂在沟边树枝上的场景,每每眼泪总是打湿眼眶。
高二那年冬天,我临时决定回家取厚衣服。骑车到村口时天已漆黑,北方的寒风无遮无拦,一阵阵呼啸。忽然听见一声熟悉的呼唤,转头看见母亲站在路边的杨树下,单薄的身影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妈!”我急忙下车,心疼道,“这么冷的天,您站这儿弄啥哩?”母亲只是搓着手说:“想着你可能回来,就来看看。饭都做好了,还给你留着肉呢。上次你舅舅来看我带来的,我在盐罐里一直腌着,留给你吃。”她总这样,把最好的都留给我,自己却连一双袜子都舍不得买,破了总是补了又补。
离家参军那天,鸡叫三遍的时候母亲就起来了。那晚,我也是辗转反侧,毕竟第一次出远门,心里更多的还是对母亲的挂念与不舍,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家里还有二亩地要种,我要是在家还可以帮着干。越想就越睡不着,看见母亲起来了,我也跟着走到厨房,看见她正就着煤油灯包饺子。月光混着灯光照在她脸上,把那些皱纹照得格外深。她包饺子的动作很慢,每一个褶子都捏得仔仔细细。看见我进来,埋怨道:“你起来干啥?去再睡会,我做好了喊你。”“我睡不着,起都起来了,过来陪陪你吧。”不大功夫,热腾腾的饺子已经摆在桌上。她坐在一旁,一边交代出门的注意事项,一边剥着大蒜放到我碗里。吃完饭,我把军装换上,母亲则小心翼翼地帮我整理军装,生怕弄皱一个衣角。“俺孩穿上还怪好看哩!”她轻声说,手指轻轻拂过我的衣领。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她花白的鬓角上。临别时,她突然抓住我的手:“都怪妈没本事,没让你上大学......”话没说完就哽咽了。我强忍泪水转身离去,不敢回头,怕看见她站在月光下抹眼泪的样子。
后来听姐姐说,我走后母亲常常坐在门槛上发呆。有次下大雨,她冒雨跑到村口邮局等信,回来时浑身湿透,却还紧紧护着怀里刚收到的汇款单——那是我寄回来的第一笔津贴。
如今又是五月,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我时常梦见那个月光如水的清晨,梦见母亲站在灶台前包饺子的背影。她总说:“等你出息了,妈就能享福了。”可当我真的“出息”了,她却没能等到这一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世上最痛的,莫过于想要报答时,却发现那个人已经不在了。母亲节将至,愿所有还拥有母亲的人,都能珍惜当下,莫像我一样,只能在回忆里寻找那抹月光下的身影。
上一篇:岁月传承中的精神之光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下一篇:没有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