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鉴赏 >> 美文欣赏

申公豹:被偏见捆缚的“局外人” ——《哪吒》观影感

发布时间:2025-03-27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作者:田飞虎点击:45

在国产动画不断突破边界的当下,《哪吒》以精美的画风和众多鲜活的角色毫无悬念地跻身中国影视经典之作的前列,而吸引我二刷哪吒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申公豹这个角色的塑造。他是一个极具矛盾张力的角色,既是推动阴谋的反派,也是被命运与偏见裹挟的悲剧人物。从哪吒系列第一部到第二部,申公豹的形象从“刻板反派”逐渐丰满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复杂角色。他的挣扎与温情,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也折射出现实中普通人被规训与自我觉醒的困境。

“结巴”背后的身份焦虑

在浏览饺子导演众多的采访花絮中发现,申公豹的结巴其实是一个重要细节。在第一部中,他的结巴常被解读为“反派特质”,但第二部通过角色背景的补充,这一设定被赋予了更深层的隐喻。作为豹子修炼成仙的妖族,他始终无法融入以人族为核心的阐教体系,即便勤勉修炼、能力出众,仍被元始天尊忽视。他的结巴不仅是生理缺陷,更是一种身份焦虑的外化——在权力与偏见的高墙下,他试图发声却屡屡受阻。  

这种困境在第二部中通过他与弟弟申小豹的互动进一步深化。当申小豹天真地说出“哥就是我的榜样”时,申公豹眼神中的躲闪与愧疚,暴露了他内心对家族责任的矛盾:他既希望成为弟弟的骄傲,又不得不通过背叛与阴谋争取地位。这种细节让观众看到,他的“反派行为”并非源于纯粹的恶,而是对不公命运的反抗。

“俑化人”的生存困境

影片中,申公豹的悲剧性在于他既是压迫者,也是被压迫者。他接受阐教的规训,成为无量仙翁的工具,甚至将捕妖队成员训练成“俑化人”(即丧失自我意志的傀儡)。然而,这种选择背后是生存的无奈。他曾对敖丙说出全片最经典的一句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这句话既是对敖丙的劝诫,也是对自我命运的注解。  

在第二部中,通过“攒仙丹留给家人”的细节,展现了他柔软的一面。这种“隐秘的温情”与他的冷酷行为形成强烈反差,暗示他始终在“自我”与“他者期待”之间挣扎。导演通过申小豹的崇拜、申公豹的隐忍,揭示了底层个体在体制压迫下的生存逻辑:唯有依附强者,才能短暂喘息。

细节中的“非典型反派”塑造

申公豹的形象设计融合了豹子的野性与仙人的克制。他的服饰以暗金色为主,战甲纹路如豹斑,暗示其妖族出身和对力量的渴望;而结巴的台词设计则削弱了传统反派的压迫感,赋予角色笨拙的真实感。在战斗场景中,他的动作兼具野兽的敏捷与道法的克制,例如第二部中他试图以法术救下弟弟却被反噬的桥段,既展现了力量,也暴露了脆弱。  

此外,他的“反派动机”始终与家庭羁绊交织。当无量仙翁以“全族命运”要挟时,他的妥协并非出于野心,而是对家族存续的责任感。这种设定让观众在批判其行为的同时,也对其处境产生共情。

观众共鸣:偏见中的自我救赎

申公豹的角色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他映射了现实中许多“局外人”的困境。他像极了那些在职场中被边缘化的普通人:努力却得不到认可,被迫在规则与自我之间妥协。第二部中,当他最终选择牺牲自己保护弟弟时,观众看到的是一个被偏见压垮的个体,在绝境中完成了最后的自我救赎。这种“不完美英雄”的塑造,打破了非黑即白的叙事逻辑,让角色更具现实意义。  

申公豹的悲剧性在于,他始终困在“成为他人期待的符号”与“寻找自我价值”的夹缝中。他的结巴、对家人的温情、对权力的矛盾态度,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复杂角色。而且影片还通过这一角色叩问了一个永恒的命题:当世界以偏见定义我们时,是屈服于规训,还是在挣扎中寻找破局的可能?或许正如申公豹的结局所示——即使失败,反抗本身已是意义。



上一篇:春天

下一篇:清明寄哀思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