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鉴赏 >> 名家名作

《挑战的手套》——比昂斯滕·比昂松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网络作者:未知点击:592

作者简介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作家,社会活动家。1832年12月8日生于挪威北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1910年4月26日卒于法国巴黎。1850年,比昂松赴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1852年就读于皇家弗里德里克大学。

1855年后在《每日晨报》和《晚报》任文学戏剧评论员和编辑。1857年接替易卜生任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国家剧院编导。

1865~1867年主持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1870~1872年创办剧院。1903年因“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又缤纷”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简介

这是作者最有争议的一部作品,该剧女主人公斯瓦瓦听说未婚夫并不像她一样贞洁时,将手套朝他掷去,这意味着男人也应服从加于女人身上的同样的道德要求。这一点引起轰动,并在斯堪的纳维亚触发了一场持续好几年的关于性道德的激烈辩论。尽管持异议的人很多,但比昂松未放弃自己的立场。1886年他重写了《手套》 ,使之更为锋利尖锐。原剧本以和解告终,而在新剧本中,斯瓦瓦毫不退让,坚决要求未婚夫必须保持贞洁。《超越人力》(1883)一般认为是比昂松最优秀的剧本。该剧表明,比昂松完全清楚,要使人类理想超越自身能力的范围是多么危险。十年后,比昂松又写了该剧的续篇《超越人力》 (1895),剧中同样的观点被用于政治领域。剧本描写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斗争,各方都向对方提出了极端的过分要求。

比昂松一生为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挪威文化、摆脱异国束缚和统治进行斗争。晚年支持芬兰反对沙俄侵略,积极参加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运动。比昂松的剧作触及时弊,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私、虚伪、贪婪等丑恶现象,不过其结局往往都是矛盾得到和解,具有改良主义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