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高悬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明镜高悬

如何提升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上)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网络作者:吉同勇点击:629

随着会计电算化及办公自动化的普及,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目前,各级审计机关对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了较多的尝试和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县级审计机关,如何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以下简称AO),笔者认为必须要从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当前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难的问题。

一、调整审计思路,创新传统观念

计算机是一种高速准确的数据处理和运算工具,被作为辅助手段用于审计工作后,可以改变传统审计的效率和模式。因此,开展AO,审计人员有必要遵循计算机的固有特性,对传统的审计模式和思路作适当调整。

加强审前调查,把握审计方向。AO客观上要求加大审前调查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首先,AO的前提是能准确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因此审前调查中,除了要了解传统审计所需关注的事项外,还应关注被审单位计算机系统的相关情况,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财务或业务软件的种类和版本、软件使用人员权限设置、业务流程设置、软件后台数据库构成、被审计单位是否具有软件数据字典、数据备份方式、审计期间相关数据量的大小等。其次,计算机辅助审计摆脱了对纸质账本或报表的依赖,只要准确取得并导入电子数据,审计人员就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中随意查阅相关数据,这使审计人员大大缩短审计时间。因此在审前调查时,对相关事项细致深入的了解,便于审计人员不在被审单位时也能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并且深入的审前调查,能使审计人员较好地运用职业判断,准确把握审计方向,确定审计目标。

重视数据的采集、转换和处理。数据的采集、转换和处理工作,在现阶段是我县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瓶颈。目前财务软件种类比较多,各类软件又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种类不同版本的软件在后台数据库配备和数据结构往往各不相同,AO不可能拥有各个软件的数据接口,因此更多的数据采集和转换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利用最基本的方法从数据库底层完成数据的导入导出及分析转换。受专业限制,多数审计人员不了解数据采集和转换处理,不能有效得到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即使采集到了数据,又不能转换成功,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审计效率。

细化和优化审计方案。AO中,分配指令和实现审计目的是审计人员,操作的对象是数据,分析加工数据的是计算机,数据是客观存在不可改变的,计算机是严格执行既定程序不可变通的,因此,每一个指令的设计都必须是有意义的、可操作的。这就要求审计方案必须非常细化,审计事项应明确每个操作步骤。AO中对审计事项的设计思路正是如此,一个事项对应一个数据查询操作,让审计人员一看到这个事项就知道如何操作,实现怎样的审计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