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党领导下的审计历史实践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22-01-24来源:湖北省宜昌市审计局作者:徐雅婷点击:646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发展史,是与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历史紧密相连的。不同时期的审计制度、审计机构、审计重点,折射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民诉求。认真研读审计史,可以透过其发展脉络,触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历史的实践和经验,为构建新时代审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中国审计史  历史实践  未来展望

引 论

中国的审计历史源远流长,文字记载的审计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周代,据《周礼》记载,西周在官职中设置“宰夫”一职,掌管审计监督的权职。审计的萌芽至此而生,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体系的逐步演化,不同历史时期的审计制度、审计职责、审计活动和其背后所展现出的审计文化各有差异,充分展现了中国三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走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审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迅速与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事业蓬勃发展历程,不仅验证了国家审计是民主与法治的必然产物,更是国家治理和发展的重要工具,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史,是炮火中诞生,为一线战斗做好抗战后勤保障的血泪史;是风雨中发展,无数审计前辈实践探索攻坚克难的开拓史;是改革中奋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开创新篇章的奋斗史。我们读中国审计史,要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中汲取力量,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审计担当。

一、炮火中诞生,与战争紧密相连的战时审计

(一)党领导下的审计萌芽——中央审计委员会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以瑞金为中心形成了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一方面是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又因为在武装斗争的初期,收缴充公的财物管理混乱,取用无度。为了维护经济秩序,保证革命战争的后勤供应,巩固刚刚诞生的红色政权,党中央决心要加强经济整顿,建立统一、严格、有序的财政监督管理体制。

1933年9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在江西瑞金成立,次年2月,广东青年运动先驱阮啸仙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在任期间阮啸仙同志勤勤恳恳,经常通宵达旦,一心扑在审计事业里。期间,中央审计委员会提出“每人每日节省一两米、菜钱一分”的号召,明确“政治单位抓节支、经济单位抓增收”的审计监督原则,使得当时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被称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阮啸仙奉命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于1935年3月在马岭战斗中不幸牺牲。审计工作也因长征的开始而暂告一段落。

(二)长征后重启的审计工作

审计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脉脉相传,1937年1月,中共中央从保安迁至延安,获得了较为稳定的革命环境,开始着手恢复审计机构。同年2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设立审计委员会,谢觉哉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其他革命根据地也相继成立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保持红军一贯刻苦节约的作风,防止腐化浪费,为推动革命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同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由此拉开序幕,审计围绕战时中心工作,反浪费保供给,通过审计维护严格的财政收支和量入为出的预决算制度。其监督范围主要是围绕公共资金和战备物质等展开,牢牢捍卫住了战争时期党的经济安全。

(三)战争时期的审计史的启示

这段战火中诞生的红色审计史,对后续的审计发展有着极高的指导作用。一是对于审计机构管理体制的不断革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不难发现对于审计重要性、独立性的认识在一步步深入,从一开始的财政人民委员部下属审计处,转变为隶属于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独立于财政的审计委员会,与中央人民委员会、最高法院并列,审计机构在政治机关中的职责定位,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中,逐步明晰完善。二是在这个阶段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实践成果。被称为“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喉舌”的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存续10多年间,一共全文刊载了9篇审计报告,公开透明的审计模式和务实高效的审计过程为审计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战方法。三是为党巩固政权、推进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审计贡献。中央审计委员会提出:“节省每一个钱,为着战争,争取前线上的胜利”。充分展现了审计与国家同命运、共进退,从1932年起,国民党政府对苏区进行经济封锁,断绝一切物资进入苏区,为了应对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保障战时财政体系,审计委员会积极支援革命战争和建设,在夺取并巩固革命政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风雨中发展,与新中国命运密不可分的审计

(一)新中国风雨的审计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拉开序幕,由于仅有苏联模式可供借鉴,苏联当时实行的是人民监察制度,并没有单独设立审计机构。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至1958年,各地原先保留的审计机构逐渐被撤销,全国根据政务院颁发的《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设置财政检查机构办法》统一实施财政监察制度,审计监督被纳入在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同轨并行。

随后1966年至1976年,林彪、“四人帮”把各项正常的监督活动视为资本主义的“管、卡、压”,将合理的规章制度污化为“修正主义王法”,煽动无政府主义,鼓吹建立没有规章制度的企业,致使经济监督部门遭受巨大的打击,财政监察机构在“大跃进”期间两次被撤销,经济监督活动几乎处于中止状态。

然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再一次证明了其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净化。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行恢复和调整。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地的财政监察机构开始恢复,但是设立与财政部的监察机构依旧满足不了高标准的审计独立性要求,现有的监察水平难以与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庞大复杂的财政财务活动相匹配,如何构建符合实际的国家财政监察体制成为迫切的命题,1982年,国家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审计事业迎来重大转折。

(二)逐步走向法制道路的国家审计

1982年12月,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这部宪法共有七条规定直接涉及审计,正式确立在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明确了审计管理制度、主要职责、隶属关系,拉开了中国审计史新篇章。次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正式成立,各地也相应成立审计机关。据统计,“从1983年开展审计试点至1985年底的两年多时间里,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了8万余个部门和单位,涉及违反财经法规金额约137亿元,应上缴财政资金约34亿元”。除此以外,在纠正不良之风,整肃财政纪律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政策实施,国家审计朝着法治的方向蓬勃发展。1994年8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与之前《审计条例》相比,该法摒弃了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规范,是一部完全针对国家审计而制定的法律,体现出国家审计在整个审计体系中独特的地位。

(三)新中国审计史的启示

这段风雨中曲折前行的审计史,给国家审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是建立健全了国家审计体系,设立了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实现了新中国以来独立审计机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大跨越。二是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审计监督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审计也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支持。三是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经济违规行为和无序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偏航,也开创了改革开放新纪元。事实证明,国家审计也与这个新生的国家风雨同渡,命运相连。

三、改革中奋进,审计成为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审计新纪元——重启中央审计委员会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治国理政全局,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审计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越发凸显。相较于以往主要审计领域为财务收支,新时代的审计在国家重大方针落实,重大政策执行等方面有了更高的参与度。

审计面临新挑战、新局面,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国家审计迎来了新纪元。中央审计委员会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委员会领导架构层级之高史无前例,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中强调,审计机关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可以看出,审计的重心紧紧围绕着党的领导和决策,审计机构首先是党的组织,要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添砖加瓦,发挥审计特有的能量。

(二)新时代审计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在党的领导下,无数审计人员跋山涉水,踏遍万里河山,将一条条政策措施监督落地,一笔笔财政收支核算,一次次整改情况压实,特别是过去的2020年,在极不平凡的一年里,国家审计展现了担当,取得了成果。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报告2020年国家审计工作时指出:一年来,审计既重事后、治已病,更重事前、防未病,既形成震慑、管住当下,又触动根本、见效长远。这是审计在新时代发挥积极作用的真实写照和高度概括。

四、积淀中辉煌,构建新时代审计新格局

如何适应新环境,构建新时代背景下审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可以从审计发展历程中找到答案。

(一)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干净的审计队伍

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审计最根本的政治原则。国家审计的特殊地位,首先体现在它的政治性。只有与党同心同意,共同进退,才能提高审计站位,站在更高的层面执行审计任务。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审计的灵魂在于独立性,审计体制的不断变化也是围绕着独立性展开的,而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国家审计独立性的最优解。中国共产党是属于人民的政党,只要审计始终与人民站在同一战线,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指向人民的需求,那么国家审计就不会偏离航道。

(二)聚焦主责主业,实现国家审计的价值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国家审计的价值所在。党指向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审计历史中可以看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动态的:战争年代需要保证战时经济稳定,打胜仗解放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新中国时期则是保证国家经济复苏,实现“富起来”;迈入新时代,审计的主责主业变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实现“强起来”。所以说,实现国家审计的价值,归根结底是满足人民的愿望,维护人民的利益。

(三)不断自我完善,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回看审计史,是一个不断自我革新、净化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凝聚了无数革命者、审计人的心血,从初见雏形,到生根发芽,再到剪枝修叶,最后长成一颗参天大树。重启中央审计委员会,是为适应国家治理需求,自我革新的一次伟大创举。国家治理需求是动态的、立体的,未来审计发展也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国家治理发展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国家审计职能和体制,更好服务国家治理需求。

党领导下的审计,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是国家制度的践行者,也是国家治理的参与者。未来审计也会秉承这一传统,不断探索深化,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

[2] 李金华.中国审计史(第三卷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3] 李金华. 中国审计史.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 中国审计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审计年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8.

[5] 谢冬惠. 新中国七十年审计法治发展之回瞻.中国法律评论,2019(5):140-155.

[6] 贺鹏皓、刘西诺、南永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百年历史演进.审计公开课,2021(6):54-59.

注: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