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深化县级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湖北省枝江市审计局作者:向静 樊梦琪点击:585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多年来审计机关通过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在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推动完善预算管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县级审计机关在工作实践中,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县级预算执行审计,值得研讨和思考。
一、县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一)对预算执行审计认识趋于淡化。由于受审计环境、执法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年预算执行审计内容和查出的问题都是“老面孔、老问题”,比如每年审计中查出的县级财政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考虑到地方财力严重不足,一般从紧安排预算,采取粗线条分配,带来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细化,年中预算调整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审计人员感觉“财政审计年年审,年年还是老一套”,思想上产生了一种疲惫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被审计单位也认为年年反映的问题是老面孔,问题纠正落实与否对自己没有很大的影响,产生一种无所谓的心态。
(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县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当前财政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还缺少深入细致的了解,审计方式和方法没有及时调整到位,审计工作缺乏创新意识。首先,预算执行审计大多数仍停留在合规性审计上,涉及绩效审计的内容不多,审计的角度和层次有待提高。其次,审计中关注微观问题多,注重宏观分析少,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内在成因,不善于从宏观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审计报告关于预算管理体制中的深层次问题反映得不够透彻,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审计队伍结构和素质不能满足审计工作需要。县级审计机关受机构编制、专业性质、工作经验、招录人员年龄等多方面条件限制,想吸引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相对比较困难,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单一,且长期从事财务审计工作,熟悉法律、土木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人员相对缺乏;审计人员流动性较难,导致队伍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效率,也阻碍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深入推进。审计人员少,审计人员能力不足,这也是当前制约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审计屡审屡犯的情况依然存在。从近几年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看,大多数被审计单位比较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了整改,但仍有单位对审计指出的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屡审屡犯的问题也经常发生。比如部分收入未列入当年预算收入反映,也未及时缴入国库,滞留在财政收入过渡户或财政专户;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使用进度迟缓;部分财政资金大量结余,不能及时发挥应有效益等问题,这些屡审屡犯问题实际上与相关职能机构监管缺位有关。现行体制下,审计查出涉及本级政府或部门利益的问题,有些处理决定和建议很难被落实和采纳。
二、深化县级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和建议
(一)准确把握审计重点。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加强,既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又对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打破常规审计套路,不断改进预算执行审计模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针对预算执行审计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县级审计机关应抓住突出重点部门、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围绕“财政预算管理、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政府债务管控、部门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绩效、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分析当年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重点核查财政资金分配环节。按照财政资金流向,把审计范围进一步向二级预算单位和镇村项目延伸,通过延伸审计,看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合规,查找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新问题。
(二)不断改进审计方式方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给现代审计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实行大数据审计已是审计机关的必然选择。县级预算执行审计应通过财政联网实现对整个财政资金流向的即时跟踪,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预算执行审计和各种专项资金审计情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数据库。审计机关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对财务和业务等大量数据的分析对比功能,从中发现审计疑点,使审计人员从大量的原始资料翻阅中脱离出来,缩短审计时间,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三)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一是组织学习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开展“读书会”“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审计的水平;二是加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新的财政政策等方面知识培训,采取“案例教学”“师傅带徒弟”“课题研讨”“以审代训”等多种办法,强化审计业务学习,促进审计人员知识更新,提高审计业务能力;三是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审计专业职称、资格方面考试,促进全面锻炼、进步和成长;四是做好审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积极引进一批学历高的专业人才充实审计队伍,改变现有的人员结构状况,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围,激励青年人扎根基层,在基层建功立业,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
(四)积极推进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县级审计机关要重点关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改变只注重财政资金花在哪里“就钱审钱”的旧思维,通过选择对社会效益有影响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项目进行效益审计,重点对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危房改造、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开展审计,不仅关注财政资金使用得“对不对”,更要关注使用得“好不好”。从财政预算支出是否科学合理入手,看财政预算支出是否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支出结构是否符合公共财政要求,各项预算支出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将审计财政资金的绩效融入到预算执行审计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和层次,促进各类重大项目落地、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促进提高公共资金使用绩效。
(五)建立和完善审计整改和责任追究制度。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从制度上入手,制定审计整改制度、措施、办法,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审计决定落实整改的力度,做到头年审计,次年检查,及时向本级政府报告重大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加强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对不按规定期限和要求落实审计整改的单位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基层审计机关应建立审计整改管理台账,确定专人负责,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有效措施,明确整改时限,督促逐项整改、逐一销号,确保问题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制度不完善不放过。
注: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