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山东省乐陵市审计局作者:张磊点击:540乡镇规划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当前不少乡镇规划相对滞后,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及时解决,将不利于乡镇的建设与协调发展,须注重规划先行,推动乡村振兴有章可循、有序展开、科学发展。
乡镇规划建设的现存问题
对乡镇规划缺乏重视,造成城乡建设空间布局紊乱。一是规划意识欠缺,人员配备不到位。在对乡镇自然资源审计中发现,长期以来,存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在推进过程中忽略了整理规划布局。在专业指导上,乡镇没有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分管乡镇规划管理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应对复杂而忙乱的乡镇建设事务,加之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撑,使得整个的乡镇规划工作处于滞后状态;二是规划工作迟缓,推进力度不大。经调研,部分乡镇并未真正开展乡镇总体规划建设工作。因此,乡镇总体规划的滞后增加了其布局的随意性,致使城乡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相互穿插,空间布局紊乱。
各类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在乡村振兴战略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忽视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各镇域内虽然有较为完整的道路体系,但各类道路设施和乡村设施建设严重不够,尤其是供水、污水处理等设施由于前期投入较大,往往成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规避对象。如某乡镇工业园区无污水管网设施、养殖企业(养殖个体户)因无供水管道而违规采用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库供水管网不完善而导致偏远乡村吃不上自来水等问题。同时,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也忽视了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配套的小区、生活服务设施等难以同步建设,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发展。
用地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乡镇建设项目侵占耕地、林地等农业用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削弱了对生态环境的调控能力,加之乡镇企业的低门槛准入,严重地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如乡镇“小散乱污”企业未有效取缔,致使生产的废气、污水得不到应有的整治,自然环境受到污染,低质开发建设破坏了乡镇区域的生态环境,而高环保门槛则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削弱本已处于区域劣势的乡镇经济发展活力,致使乡镇陷入发展和保护的两难境地。
突破土地利用规划用地指标的问题普遍存在。通过对乡镇调研发现,村庄内基本都是带院平房,村内规划老旧,部分村民宅基占地面积较大,村内配套设施不完善,“空心村”、“闲置地”现象比较突出,村庄普遍存在布局零乱土地资源浪费。加之,乡镇盲目布局建设项目,造成村镇建设用地规模突破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问题普遍存在。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用地指标局限性、乡村人居环境改善、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服务配套滞后于乡镇振兴战略于规划要求。
对策与建议
加强区域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区域开发。以科学合理的乡镇发展规划来保证乡镇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乡镇建设的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通过乡镇规划先行规范乡镇经济行为,从更高层次上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基本支撑系统,也是乡镇规划的重点控制要素,通过对道路体系、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生态工程等的控制,促进区域的有序发展。通过采用实线控制、虚线控制、点位控制和指标控制等方法,对区域各类设施进行分级控制,对其中确定性较强和重要的设施,应对控制对象的地块位置、边界形状、建设规模、设施要求进行控制落实,而对其它设施则相机进行分类控制,以增加控制的操作性。
加强土地总体利用保护,制定土地利用保护规划。建设加强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地力建设,推进土地的复合利用,提升具有耦合关系的多种产出与效益。通过土地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合理确定各种用途区域,如人居环境改善居住安置区、永久农田保护区、生态湿地保护区、乡村经济开发区、乡村商贸区、休闲旅游度假区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提升区域竞争力,制定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兼容性规划。乡镇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用地之间,很难通过各类规划进行选址定位,急需在控规层面增加其布局的弹性。在具体实践中,主要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放宽用地控制的层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控制到大类,隶属不同小类的公共服务设施可相互兼容,对其中的重要设施则通过文字说明来强调其规模、类型等指标要求;二是增加不同类型用地之间的兼容性,如居住用地、仓储物流用地、产业用地等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兼容,通过兼容用地来提升设施布局的灵活性。另外,还可通过增加底商、混合功能区的比重来实现各类用地的结构均衡。值得注意的是,乡镇控规需要对中小学校、社会福利设施、环卫设施等予以重点强调,以保障乡镇村民生活环境的不断提升。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