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新形势下关于行政事业审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湖北省松滋市审计局作者:周伟点击:497

行政事业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一部分,负有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职责。近年来,行政事业审计在维护法律尊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服务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就近年来参加审计的感受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第一,党和国家财政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审计目标和方向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行政事业审计应高度关注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方面的审计监督,将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作为行政事业审计的重中之重。重点围绕“三打攻坚战”目标任务,加强对人民群众迫切关心且利益息息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与再就业、住房保障、扶贫救济、“三农”等资金量大的各项民生资金的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同时,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等国家财政制度改革,将“国家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要,也就是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财政支出用之于民,并要求财政收支更加透明化、规范化、法制化。因此,行政事业审计要将重点聚焦在政府、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上,掌握财政支出体制的管理模式、运动规律和发展方向。通过审计,以改革财政自身运行机制为突破口,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揭示各项政策性资金管理绩效及存在的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缺陷,促进各级政府和部门在“三制”方面不断完善,真正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全省推进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工作思路对行政事业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上级机关统筹审计项目的力度逐年加大,县级审计机关每年至少要动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和人力完成省地两级统筹项目;与此同时,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需求,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国家财政的范畴,审计必须对全部财政性资金实行全覆盖,基层审计机关力量上的短板问题将愈来愈突出。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及时调

整思路,按照省厅《关于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总要求,围绕“两统筹”工作思路,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打破内部各业务股室界限,围绕审计目标合理调配审计资源。如松滋市审计局坚持审计工作一盘棋,在项目安排上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大政府投资专项审计相结合,要求经责审计项目开展的同时单独对预算执行审计情况提交情况报告。在审计组织方式上,充分发挥龙头科室在行政事业审计中的带动作用,充实学历高、专业强的年轻同志到审计一线,按照“不交叉、不缺失”的原则成立审计组,每个审计组结合参审人员的专业特长、计算机熟练程度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起到了“1+1>2”的作用。

第三,行政事业审计技术方式方法要快速适应审计形势的发展变化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近年来,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背景下,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和调整,这些必然会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研究国家审计如何适应新环境需要,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国家重大政策跟踪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领域对审计人员来讲都是全新挑战。审计人员必须持续推进审计方式方法、审计技术手段创新,坚持走“数字化分析”审计道路,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紧密结合,通过各类数据横向联系、比对等方式查询分析,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多角度审查,提升审计工作整体效能。今年松滋市审计局围绕省厅“县市级审计机关三至五年实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坚持行政事业单位大数据审计,共采集全市预算编制数据、指标执行数据8187条,支付系统数据93143条,决算系统数据2291条,80个部门及乡镇385个预算单位401套财务账套数据,并对数据分析后形成疑点进行核查,数据审计优势显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全覆盖。

第四,全面分析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审计范围和重点逐步消除审计监督盲区。审计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审计监督盲区问题,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将属于审计范围的事项和资金进行审计,确保每个审计事项在一定的审计周期内至少轮审一遍,切实做到“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如行政事业编外用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直存在,审计部门应将其纳入审计监督范围。近年来,编外用工在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其中教育、卫计等部门较为突出,从事的岗位主要有后勤服务保障、技术性岗位以及其他辅助性管理岗位,用工方式主要包括劳务派遣、单位自聘、服务外包和借调等。相对于编制人员来说,编外用工机动灵活,不受编制、组织、人社及财政部门的限制,用人单位自由裁量权大。在以往的审计中也发现,编外用工的待遇基本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时在同一单位也存在差异。且有些单位自行聘用人员没有纳入预算管理,靠单位自筹解决,有的单位编内预算经费尚且不足,只能用项目经费来解决编外人员支出,造成挤占项目资金的问题时有发生。审计应关注这些盲区,对编外用工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高质量的专项审计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据此出台符合实际的编外用工管理办法,对编外用工的原则、适用情形、聘用程序及审批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