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指导和监督县属国有企业内审工作路径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审计局作者:赵宋点击:43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统筹整合审计资源,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权利运行的监督者,对于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县属国有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县属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深入剖析制约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对其开展指导和监督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一、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笔者所在审计机关对8家县属国有企业深入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县属国有企业普遍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并存在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完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内部审计方式过于传统等问题。
(一)县属国有企业受外部环境以及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驱力不足。
内部审计作为三大类审计之一,其地位不言而喻。但县属国有企业对其不够重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少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驱力。首先,区县一级受地域和经济的限制,其工作重心往往都落在发展地方经济上,忽略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没有为内部审计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致使内部审计的推进工作相对缓慢。其次,随着国家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各级审计机关大力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县属国有企业作为被审计对象,在越来越强的审计监督下,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越来越规范,使得很多单位误以为内部审计部门所做的工作与国家审计监督无异,有国家审计的监督没有必要再将人力物力投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上,从而对内部审计产生理解偏差。第三,县属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效益并无直接联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更无从谈起。
(二)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队伍素质偏低,开展内审工作的基础力量薄弱。
内部审计工作最为重要的是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专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也不可或缺。县属国有企业往往受经费和编制的限制,不注重审计专业人才的选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人员。调查发现,单独设立审计部门的县属国有企业中,但其工作人员多为财务、纪检等岗位人员,前者有自我监督之意,内部审计工作无法独立开展,后者多缺乏专业知识素养,难以胜任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三)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成体系、落实不到位,影响审计质量与审计成果的运用。
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和保证,而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将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系统化发展的依据。县属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内部审计制度通常各自独立,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规范,从而影响审计质量。二是对现有内审制度疏于落实,如没有严格执行审计整改制度,审计整改不到位等,致使审计成果难以得到有效运用。
(四)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视野不够宏观,多拘泥于财务收支审计,没有将内部审计与企业发展战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等相结合。
目前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单一,主要围绕企业财务收支方面展开审计工作,很少对企业重大决策、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等进行监督和评价,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腐败与资金浪费,因此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集中在资金监管方面,导致内部审计范围过于狭窄,内部审计人员视野不够开阔,无法站在宏观角度服务于企业的价值增值。
(五)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思路、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全面、深入的开展审计工作。
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以看账审计为主,审计思路传统、审计方法单一,审计技术含量低,审计质量过于依赖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单一落后的审计方法造成了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与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不相适应。
二、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现途径
(一)以提高内审宣传质量、指导监督质量等为切入点,纠正县属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偏差。
一是以审计署重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中心开展宣传工作。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理解新《规定》、践行新《规定》,让内部审计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审计机关应以主题宣讲、交流座谈、发放资料等方式,向县属国有企业宣传普及新《规定》,使其认识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打牢基础。
二是以监督指导为抓手,建立审计机关与县属国有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坚持日常交流,以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对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遇到的困难、疑问,及时作出解答。坚持专项检查,审计机关做好年度内部审计检查计划,明确检查主题,如内审质量控制检查、内审整改工作检查等,制定专项检查方案,定期开展检查活动,对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坚持靶向指导,针对各个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定制解决方案并及时跟进,避免“虎头蛇尾”。
三是以审计项目为依托,将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审计监督评价的范围。审计机关开展与县属国有企业相关的审计项目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质量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价,提升相关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指导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内审工作人员业务素养。
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在人,审计机关应注重指导县属国有企业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具体有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人员配备方面,建议县属国有企业选聘具备较好政治素质,能严守职业纪律,具有审计、会计、经济、法律、管理工作背景的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二是权限授予方面,建议现属国有企业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董事会或单位“一把手”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制定相关制度,从查阅审计相关资料、向有关单位调查询问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保障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职责范围内顺利开展工作。三是职责定位方面,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对本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实施情况、财政财务收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内部管理领导人员经济责任情况等进行审计,并协助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对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四是教育培训方面,积极组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参加各级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内审培训班,不断夯实内审人员的理论基础。五是能力提升方面,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以干代训、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县属国有企业规范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强化审计质量监督。
一是加强对县属国有企业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体系建设的指导工作。建议各单位自身情况,建立统一的审计文书范本、业务流程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以便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时有章可循。文书范本主要制定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取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文书模板,并在内容、格式、编制要求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业务流程规范主要明确职责分工和审计项目实施过程,对审计实施的主要环节在时间、内容上作出统一要求。质量控制标准主要对完成现场审计阶段后形成的审计文书作出系统、全面的质量评估,为预防审计风险把好最后一关。
二是通过专项检查等方式强化内审质量监督。建立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并定期对县属国有企业开展审计质量检查工作。重点检查三个方面:1.检查内部审计实施方案是否细化。结合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要点,查看审计重点是否明确;查看审计实施方案是否融入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重点问题、疑点线索等;查看审计内容、人员分工、时间安排是否细化。2.检查内部审计记录是否规范。查看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中的事项是否都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反映;查看审计底稿中对存在的问题的定性依据是否准确;查看相关证据材料是否符合充分性、合法性、相关性、客观性的要求。3.检查内部审计报告质量是否过关。查看审计报告是否有针对性,是否突出问题、明确整改;检查审计报告撰写质量,是否全面反映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表述是否清晰,用词是否准确;查看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定性是否准确,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是否恰当。
三是指导县属国有企业落实审计整改,促进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建议各单位建立审计整改落实情况核查制度,实行台账管理,明确整改期限,督促整改;明确被审计部门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及时落实整改工作,并按期提报书面整改报告;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四)指导县属国有企业转变工作思路、提升审计视角,聚焦企业发展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
审计机关应引导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转变关注点和着力点,一是在财务收支审计方面,引导县属国有企业转变工作思路,实现内部审计工作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的转变,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建议县属国有企业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如财务报销制度,各单位针对单位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报销制度,将报销流程、所需资料等细化,就可以有效避免很多资料不全或者流程不规范的报销,从源头避免报销不规范的问题。另外要加强对资金的运用及管理。尤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保证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公开透明。
二是在专项审计方面,倡导县属国有企业重点对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
三是在审计建议方面,引导县属国有企业提升建议视角,以问题为导向,多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风险提示,并明确整改方式、整改标准等,提高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
(五)指导县属国有企业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为内部审计工作添翼。
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审计机关一方面要做好指导者,建议县属从以下三点入手,探索大数据审计模式:1.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内部审计管理内容既要包括内外勤管理、项目计划、人员调整、经费安排,也要包括项目资料库、法律法规库、本单位规章制度库的建立和人员培训等,通过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管理规范化。2.搭建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配备相应审计软件,实现对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预警,防止资产流失。3.建设一支既懂审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并提供后续教育培训保障。
另一方面要发挥纽带作用,审计机关应建立大数据审计交流共享平台,倡导县属国有企业交流分享大数据审计思路、审计经验,为更多的内部审计机构提供示范;探索建设大数据审计人才库,必要时为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多方面的阻碍,在对其内部审计评价时要结合实际、考虑多种客观因素,尤其是审计机关要结合各县属国有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等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工作,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味要求所有县属国有企业必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等复刻内审工作。推动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审计机关应积极探索实践内部审计监督指导新模式,助推县属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激发国民经济细胞活力。
上一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审计探讨
下一篇:招标文件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浅析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