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团风县审计局作者:李先秋点击:465内部审计是当前政府各职能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类经营主体的一种重要管理方式,对机构内部财务收支、建设投资、风险防范、内部控制、效益提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年1月,国家审计署颁发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各项原则和范围,为深入推进内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笔者结合团风县的实际情况,仅就县级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对策,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县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各部门对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不够重视
国家审计署今年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第四条规定:“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本规定和内部审计职业规范,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职责权限、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审计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等。”由于这个规定没有法律性质的强制性,与机构编制制度脱节不配套,只是强调了“应当”二字,没有明确不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责任,加上政府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机构编制、机关管理的过程中, 没有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职能、作用和需要;没有把内部审计作为一项制度来建立,更谈不上“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职责权限、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审计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等事项”。在已经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中,由于审计依据不足,工作缺少法律强制性,导致审计结果无法落实,也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多影响。
(二)大多数没有设立内审机构
在团风县,除了中直企业,几乎没有县级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编制很有限,一个单位不过3-5人,根本谈不上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能够谈得上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勉强只有县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县级医院、学校。目前,全县县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县级医院、学校共56家,其中只有教育局、公路局、供电局三家政府机关设立了内审机构,配备了内审人员;有13家表面上设立了内审机构,实际上都与财务部门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其余的40家党政机关和和县级医院、学校,既没有设立内审机构,也没有配备内审人员,更谈不上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基层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指导也做的不够,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三) 审计工作定位不明确
内部审计目标与本单位总体目标脱离,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 为工作的整合及发展造成影响。在审计工作创设中, 由于审计总体工作目标与具体审计项目目标的缺失性, 导致审计工作脱离审计目标, 削弱了工作执行力度, 限制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执行, 降低了工作的执行效率。
(四) 审计内容单一、审计效率低下
在团风县,已经设立了内审机构配备了内审人员的3个部门,每年实施的审计项目不到5个。审计工作存在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的问题, 这种问题的发生无法满足内部审计的发展需求, 导致财务收支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在审计内容单一的背景下, 由于经济发展的多样化, 导致审计工作的构建无法满足审计目标的需求, 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得到执行, 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执行效率。同时, 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 由于缺少专业性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机制, 导致制度控制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为内部控制审计造成影响。
(五)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宣传协调和监督指导弱化
国家审计署今年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第二十三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明确内部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并履行相关职责。但在县一级审计机关,由于编制不够,没有单独内部审计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只是指定一名副局长兼管这项工作,由于其他工作事多,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内部审计这一块工作,只是到上级审计机关检查这项工作时,才临时关照一下而已。
二、县级内部审计工作弱化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实际需要。县一级机关事业单位不断压缩控编,内审机构没有生存空间;现在县一级基本上没有国有企业了,民营企业规模也不大,更谈不上设立内审机构;
(二)认识上的误区。有些部门领导人仍然认为内审机构不产生效益,反而会捅漏子,给他们的管理模式带来很多不便,因此不愿设置;
(三)政策导向的影响。虽然《审计法》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国家审计署颁发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相关配套文件,都提到了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加强内部审计,但遗憾的是,都只是概念性的指引,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法规文件,与机构编制法规也不配套,原有法规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新的法规还没出台。
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构建中, 首先要强调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性, 充分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 通过多元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审计技术方法的改进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确定,充分展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价值,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一)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领导机制,二是内部审计编制机制,三是内部审计保障机制。三个机制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二)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内审机构建设是加强内部审计的前提,没有组织机构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就成了一句空话。地方政府要根据《审计法》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相关组织和单位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也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规模,建立必须的内部审计机构。
(三)完善内部审计法规配套。内部审计作为审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署新颁发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改变不大,仍然相当滞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的内部审计法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应该尽快出台一部国家层面上的内部审计法规,并与机构编制法规统一配套,据以指导规范内部审计发展。
(四)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与协调。一是要大力宣传内部审计法规以及准则规定,督促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目标设置、责任分解、成果考核等方法,帮助内审机构建立工作考评机制。
(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帮助制定审计计划、指导审计项目实施,总结经验教训,对内部审计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有突出贡献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宣传表彰;组织一些国家审计项目让内部审计人员参与进来,对审计业务开展学习培训,定期组织项目评优和理论研讨活动,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业务培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交流经验,扩大内部审计影响,起到示范推动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国家审计机关还可以采取日常监督、结合审计项目监督以及专项检查监督。可参照国家审计质量检查模式,围绕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编制、审计程序执行、审理复核等内审工作流程逐一展开。对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向相关单位反映,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强化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推动改革、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绩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