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浅议基层投资审计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竹山县审计局作者:佚名点击:569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都是由出口、内需、投资三驾马车拉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作用不容忽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理清各利益方关系、净化固定资产投资市场环境都是投资审计的职责所在。

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基层投资审计工作并不能完全跟上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对投资审计的需求。下面,笔者就基层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误区及对策做一个简要论述,仅供大家交流讨论。

一、基层投资审计存在的误区

(一)重结果彰显成绩。由于基层投资审计内容较为单一,因此想像其他财务、财政类审计一样出线索、出成绩并不容易,加之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投资审减额的行为导向,客观上影响了投资审计的审计重点。这种导向的长久存在客观的导致地方审计机关为彰显成绩,把投资审减额作为工作和审计报告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轻过程忽略重点。由于地方党委、政府的“重点”导向,就会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建设项目其他重点环节的“关照”力度不够,间接导致项目决算前各项既成事实的违规问题追责问责力度不够。而从工程造价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对一个工程整个决算造价影响最大的恰恰是项目具体实施前勘察、设计、工程招投标等重点环节的规范控制与否。部分基层投资审计这种重视投资审减额的行为看似抓住了审计重点,但对项目其他重点环节“关照”的不足,其实恰恰是忽略的影响整个项目造价的真正重点。

二、产生的问题

(一)违背相关法律法规。2017年6月5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关于对地方性法规中以审计结果作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结算依据有关规定提出的审查建议的复函》明确指出:地方性法规中直接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和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或者在合同中约定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的规定,限制了民事权利,超越了地方立法权限,应当予以纠正。但仍存在部分地方政府不顾项目实际情况,将审计报告作为结算依据的情形,很明显这种行为违背了法工委的要求,客观的导致了审计机关超越权限的审计执法行为。

(二)易产生行政复议。部分地方政府仍旧存在的以审计报告作为结算依据的行为不仅客观的导致审计机关超越权限执法,更间接的让审计机关扮演着政府和市场利益分割者的角色。俗语云“断人钱路如杀人父母”,以审计报告作为结算依据的行为极易引起施工单位的行政复议,而部分地方党委、政府以审计报告为结算依据的行为导致的审计机关超越权限执法客观上增大了行政复议中审计机关失败的几率,更可能因为首例行政复议的失败而影响审计执法权威,导致行政复议呈雪崩式和塌方式出现。

三、解决办法及对策

(一)练好“内功”,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审计专业队伍的培训培养,提升审计人员自身职业技能和素质,尤其是加强法治思维教育,确保依法审计。二是加快转变审计观念,真正抓住投资审计重点,满足“抓大不放小”的投资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

(二)加强外宣,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一是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以审计专报等形式反映审计最新情况,为党委、政府做决策搞好服务的同时争取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的支持。二是在审计过程中向被审计单位及其他相关利益方宣传有关政策法规,逐渐脱去审计机关在工程造价领域“裁判员”的帽子。

(三)完善机制,强化中介机构管理。在中介机构中引入良性竞争机制,以完善的机制来确保中介机构造价审计的合理性,进一步减少审计机关在造价领域的行政干预,避免行政复议等审计风险。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