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培养“神农审计工匠”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林区审计局 作者:曾方举点击:595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导致审计机关职责定位、使命、范围和工作重点等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发展,如何采取措施,适应新常态,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本文就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审计局目前的情况,探讨如何加强技能人才培育,培养“神农审计工匠”的作法,发表个人的观点,以供参考决策。

一、林区审计局机构及人员的现状。

(一)机构设置情况。林区审计局内设7个职能科室,即:办公室、财政金融审计科、经贸审计科、法规科、行政事业与外资运用审计科、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科、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下设4个直属事业单位,林区经济责任审计局、林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局(挂林区政府投资项目拦标价审计局牌子)、林区直属审计分局、林区审计局计算机中心。另外,还成立了林区内部审计协会。

(二)人员情况。林区审计局经林区编办核定编制29名,其中:公务员编制13人,工勤编制1人,参照公务员管理15人。现有在职在编人员28人,其中公务员12人,工勤编制1人,参照公务员管理15人;另有向社会购买服务人员4人,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以钱养事人员3人。

现有人员按年龄结构划分:50岁以上7人,40—50岁以上11人,30—40岁以上11人,30岁以下7人。按学历划分:大学学历11人,大专学历24人,高中1人。按专业类别划分:财会专业14人,工程类5人,其他类17人。按职称级别来看: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人,初级职称人员9人。

二、目前林区审计局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较单一、“高、精、尖”人才缺乏。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林区审计局业务骨干基本集中在40至50岁年龄段,而40岁以上人员占据了全局一半以上比例,大都是审计机关成立之初进入的,或者随后调入但是一直在审计机关工作,中老年审计人员比例偏高,而30岁以下的人员严重短缺,审计干部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二是知识结构单一,复合型人才缺乏。新常态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审计人员往往需要 “一专多能”。但大部分审计人员往往只具备了单方面的财务知识或投资知识,既具备财务审计知识,又掌握财政、金融、投资、绩效等现代审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宏观管理知识,还有良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审计的人员不多。加之林区财力有限,难以提供优厚的条件,一些“高、精、尖”人才不愿意进来,最为典型的是前年招录一名公务员,别人考上了,最后却放弃了。

(二)现有的技能型人才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随着全面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林区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审计任务日益繁重,技能型人才匮乏,审计效率不高,人少事多,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已成为群众关注点,加上我区实行“逢离必审”的要求,部分干部轮岗交流频繁,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日益增多。三是由于领导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临时交办任务多,对审计质量要求在深度、广度上不断提高,加大了审计工作量。四是新领域审计面临挑战。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的力度强大,开展自然资产审计已进入法制化,具备国土、林业、水利、大气、环境污染及环保方面的专业化审计人才,基本没有。

(三)审计干部轮岗交流的少。目前,在审计局工作10—20年以上占比达90%以上,10年以下的占比达10%,甚至有审计机关成立之初,一至工作至今。一个审计人员成长为业务骨干,需要长期磨练才能担任主审;而“外面”的人员则认为,审计工作专业性强,任务重,不想从事审计业务工作。长此以往,这对干部成长是不利的。特别是目前公务员行政管理类与业务类没有分开,加上林区的特殊性,领导职数有限,审计骨干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得不到提升。部分干部在某个岗位上工作时间长了,难免会导致干部经历单一,视野狭窄,工作热情衰退,进而产生“厌战”、疲劳心理。

三、审计需要“工匠”精神,才能让专者更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应该是从事审计业务工作者的追求。审计除了国家法律赋予的经济监督职责外,应该是一个专业,或者是一种技术,更多地体现在业务性质非常强,能力素质非常高,才能从事审计工作。而工匠原指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环节。现代工匠精神则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方面,从审计工作的专业角度来看, 与“工匠”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一脉相承。审计需要工匠精神,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办,让专者更专。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审计要实现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自然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方面全覆盖,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建议、督促整改、促进管理,供领导决策,当好小康路上的“参谋”。

四、培养“神农审计工匠”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推进审计干部职业化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笔者结合林区的实际,谈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因为审计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除了行政序列以外,还可以考虑技术职务序列,这是公务员法所允许的。审计职业化涉及编制人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的方方面面,单靠审计部门自身或者个地方都不可能完成。必须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做好顶层设计,明确领导机关与各部门职责,分类制定资格准入、人事管理权限边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等。让想干事、能干事的技术人员专注本专业,切实解决“审计工匠”的后顾之忧,从政治或者经济方面,综合考虑待遇问题,发挥正能量。二是严格准入标准。国家以法律部门规章的形式,规定进入国家审计机关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除具备一般公务员的资格,还应实行审计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考试制度。三是严格遴选,建立审计职业等级制度。审计涉及的专业多,有会计、审计、经济管理、计算机、工程造价、英语、法律、自然资源等多个方面,在招录社会专业人才时,要求具备有会计师、审计师、计算机或英语等级证书,网络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环境工程师等职业证书。在审计部门工作多少年后,由上级部门进行遴选,晋升为“一级主审”或者“二级主审”,主审的名额按照审计机关多少人数,岗位性质进行配比,真正实行主审负责制。

(二)练好“内功”为根本。在人事编制紧张的情况下,注重发挥现有人员的潜能和优势,让他们成为“神农审计工匠”才是根本。一是通过宣传与引导,进一步提高广大审计干部锻炼技能的自觉性,着力营造人尽其才的团队精神,形成合力。二是强化培训。采用个人自学、单位组织和送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审计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为审计人员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三是整合资源,优化人员配置,推行“大科室”制。要充分发挥审计人员不同专长,要尽可能地把业务性较强的审计项目安排在对口专业科室,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审计工作中,要善于打破科室界限,合理整合配置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三)拓宽渠道,搞好“引、传、帮、带”。一是引进专业化人才,进一步充实专业审计力量,改善和优化审计人员队伍结构。二是传给年青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让年青人脱颖而出,尽快适应工作。三是帮助一批业务骨干到上级审计机关“挂职”锻炼和审计机关内部进行“轮岗”交流,通过实战,提高水平。四是带出一批熟练掌握绩效审计、工程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环境审计、计算机审计技能的行家里手。

(四)加快应用现代审计技术。一是掌握学习好现有计算机审计技术,如AO、OA、工程计量软件、包括自然资源方面。二是强化信息化建设,推进大数据运用。2015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大数据在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审计部门要抢抓机遇,搭建大数据平台,组建大数据分析中心,培养大数据审计人才队伍。近年来,开展的保障房安居工程、财政及税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各专项资金审计,无不彰显大数据的威力。三是创新计算机技术。如实行“互联网+”模式,对具备条件的单位,开展互联网审计,适时进行监控,自动预警,让被审计单位违规行为 “扼杀”在萌芽状态。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