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义务教育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咸宁市审计局作者:郭浩点击:630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义务教育城乡发展总体水平稳步提升。但我们这次在审计某贫困山区县时发现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关注。
一、贫困山区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逐渐萎缩,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学位日益紧张。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扩张,农村适龄入学儿童不断减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模、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一般乡镇仅保留有镇小、镇中学校。如某县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班级、学校与2015年相比,分别减少1357人、27个、5个。与此相反,城镇学校大额班数量逐渐增加,2017年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额班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9个,城镇学校大班额比例高达65.8%。
(二)城乡师资配备不均衡,城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差异较大。一是师资力量配备,乡村学校弱于城镇学校。乡村学校教师“老、弱”现象突出。以某县为例,50岁以上的乡村教师306人,占全县乡村教师总人数26.36%;30岁以下乡村教师265人,占全县乡村教师总人数22.82%。二是乡村学校高学历、高职称以及骨干教师比例偏低。乡村教师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49.27%,比城镇低11.51个百分点;乡村高级、一级职称教师比例63.56%,比城镇低26.15个百分点;骨干教师比例13.0%,比城镇低4.28个百分点。三是乡村音体美等特色学科专职教师严重不足。某县乡村学校共有音体美专职教师24人,占乡村教师总数比例10.68%。乡村特色专职教师比城镇低3.3个百分点,乡村学校音体美课程有近半课程由非专职教师授课。
(三)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突出。一是人才队伍建设能力不足,教师队伍稳定难度大。受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某县教师招不进、留不住,干不好,教师队伍建设后劲不足。教师招不进,实施省级统筹义务教育补充新机制以来,每年招聘计划均未完成,2012-2016年累计下达招聘计划455人,实际招聘 371人,完成率81%。教师留不住,近五年全县教育系统辞职、离职、调出209人,其中骨干教师69人;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难,留住更难,2012-2016年长阳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招聘371名,辞职82人,流失率高达22.1%。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某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虽然经过几年强力补充,按师生比总量充足,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专业结构失衡:全县数学、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缺口达90多名。初中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奇缺,2012年以来,四个学科共计划招聘96人,实际招聘57人,完成率仅59.4%。城区学校教师专业化程度高,但大班额导致总量缺乏;乡村学校有专业教师的,因小班额造成编制紧张,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业教师,离开齐开好课程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年龄结构失衡:全县教学岗位教师平均年龄43岁,40岁以下仅有802人,40岁-50岁1136人,50岁以上613名,其中55岁以上303人,教师年龄结构断层较大,老化趋势明显。三是新进教师干不好留不住。新招教师没有专业要求,近一半是非师范专业毕业,而且所教学科基本与大学所学专业不相关。如2017年招聘87人中,仅38人是师范类专业毕业,其他是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毕业。新招录教师进入教学岗位后完全从零开始,没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难以胜任教学,教师个人觉得工作吃力,学校、社会、家长也不满意。
(四)城乡教师交流困难重重。乡村教师进城愿望强烈,而城镇教师又不愿意下乡支教,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流于形式。某县山大人稀,学校之间相距遥远,地域差别大,城乡差别明显,虽然施行了连片教师生活补助以及乡镇工作补贴制度,但是多数城镇教师仍然不愿意下乡工作,乡村教师交流完全依靠行政力量推动,2017年实际交流仅4人,且无一人是骨干教师。乡村教师进城无望导致新招录年轻教师流失严重,2012-2016新招录教师分别为122人、47、52、86人、77人,目前在岗分别为60人、23人、31人、67人、63人。
(五)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某县42所乡村学校中仅21个乡村学校配备有计算机教室,乡村学校计算机教学开课率平均值仅为52.5%。二是乡村学校生活设施有待提高,乡村学校食堂、淋浴、安保设施等配备还不完善。三是寄宿制乡村学校保辅力量有待加强。某县属于贫困山区,县域面积较大,受制于地形条件及交通条件的影响,多数乡村学校实行寄宿制,2017年秋季全县乡村学校寄宿生8405人(占全部学生的66.4%)。全县乡村学校工勤人员仅有31人,而且绝大多数为水电、锅炉等后勤工人,多数学校没有专职的保育人员,安保、保育人员多由临近退休的教师兼任,低年级寄宿学生生活质量无法保证,学校保育等任务繁重。
二、建议和对策
(一)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1、合理设置乡村学校。进一步合理规划乡村学校布局,形成有乡(镇)中心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村小学或教学点的合理学校布局结构。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要设置和办好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完善乡村学校功能用房,配齐设备设施,保障正常运转和基本质量。
2、同步规划建设城镇学校。要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城镇化带来的人口聚集效应,科学编制城镇学校布局规划。
(二)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机制。按城乡统一的标准核定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其中村小学和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充分考虑村小学、教学点、寄宿制学校、农村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学校的特殊实际,在教职工编制配备上予以倾斜。合理自主使用补员计划和调整补员方式,统筹调配编制内教师资源,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的问题。落实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通过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名优教师送教、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着力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层次。一是探索农村教师本地化的政策和措施,适当降低门槛,增加招考次数等办法,改变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部分学科教师配套不足等状况。二是加大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定向培养力度,尽量将更多的师范类院校全科教师毕业生、本地户籍的毕业生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
3、强化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畅通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一是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做好乡镇工作补贴实施工作,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二是完善教师交流轮岗交流机制。适当降低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条件,增加教师职称评聘条件中乡村教学年限。三是改善乡村教师教学、生活条件。加快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解决。四是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建立乡村教师奖励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乡村教师宣传力度,使广大乡村教师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推进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
1、加快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重点提高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建好教育城域网、城乡学校班级多媒体互动系统、宽带校园网络。加快智慧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智能终端进校园、进课堂,推动城乡学校开展“智慧校园”试点建设。
2、集中政府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生活条件。根据山区人口分布稀疏、交通不便等实际,结合扶贫、整体搬迁等政策,科学规划,合理测算在人口相对集中、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高标准建设教学、生活一体化设施,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3、加大政府经费保障投入,提高寄宿制学校保育能力。加大对老、贫、弱山区的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山区乡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寄宿制学校提供工勤和教学辅助服务,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保障,逐渐完善乡村寄宿制学校各项学习生活设施,营造一个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上一篇:关于政府投资审计中暂估价的思考
下一篇:审计视角下征信业风险防范初探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