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县级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湖北省审计厅作者:向顺鹏点击:582

近期,笔者结合宣传贯彻《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本县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现据调查情况和近些年从事内部审计指导工作的经历,谈谈自己对县级内部审计工作的初浅认识。

一、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从调查情况看,县级内部审计工作进展比较有序,审计项目完成量稳中有升,审计质量有所提高,内部审计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大单位(大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保持了相对稳定。在机构改革大力推进,机构精减、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全县大单位(大系统)仍比较注重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作用,保证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相对稳定,教育、水务、林业、交通、农业、公安、卫计等单位以及金融机构设有专兼职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二是内部审计职能得到有效发挥。调查表明,近三年全县内部审计机构完成审计项目140多个,审计资金12亿多元,促进增收节支1300多万元;提出审计建议有140多条得到单位、部门领导采纳,促使出台内部管理制度70多项,采取加强管理的措施60多项,审计促使问责追责15人(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专项审计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和常规项目。有些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全覆盖,在促使整改问题、完善制度机制、规范内部管理、防范风险隐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单位领导班子的充分肯定。

三是内部审计行业特色逐步形成。有些单位能够紧密结合行业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敢于探索适合本单位、本系统特点的工作路子。有的建立了下属单位负责人逢离必审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推动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离任审向任中审转变,发挥预警功能,促进履职尽责;有的对工程项目实行监察员、审计员“双派驻”制度,对工程施工各重点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监督,严格把关,及时查错防弊、防止高估冒算,确保资金合法有效使用和工程项目质量;有的对“三公”经费等重点支出进行定期审计,堵塞漏洞,加强管理,促进厉行节约。

四是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所提升。有些单位、部门主动选派审计人员参加有关培训班学习,或者组织本系统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审计机关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交流、理论研讨活动,向内部审计机构推荐审计书刊和财经、审计法规资料,便于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熟练程度有所提高。

二、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也发现,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也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一是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够。目前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也没有硬性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工作开展没有硬性规定,依赖其所在单位主要领导的认识和意图。目前不少单位或者部门的主要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之客观条件的影响,没有设立专兼职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专兼职内部审计人员。

二是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不均衡。内部审计机构健全的单位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有些单位的上级机关对内部审计工作比较重视,对整个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有统一要求、计划安排和检查考核,工作开展得比较好。但有些单位,上级机关和本局领导班子对内部审计工作都没有具体要求,工作也没有正常开展,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机关虽然在内部审计指导上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指导措施对被审计单位缺乏强制性约束力,效果不明显。

三是审计工作的计划性不强。不少内部审计机构的项目安排随意性较大,年初并没有明确的项目计划,大多根据临时工作需要和领导临时意图开展,造成有时没有项目,有时项目比较集中,有的内容和对象多次审计,有的长时间没有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均衡性不够。

四是会计核算改革对内部审计有一定影响。目前,有些大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对系统内财务实行统一核算,所属单位实行报账制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由独立开展审计项目变成对支出手续、票据的审核,审计职责与会计职责混同。同时,对下属单位的审计监督频次也不够,特别是对资产的监督不到位。

五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够,往往身兼数职,比如负责纪检监察工作、中心工作、政工人事工作、统计工作等,学习提高的机会不多,对审计新标准新内容、经济新政策、法律新规定、计算机审计等新技术新方法等缺乏及时了解,往往是在审计工作中“现学现卖”,方法陈旧、把握不准、底气不足,对审计质量有一定影响。有些单位在内审人员配备上没有坚持专业标准,审计人员不具备审计工作背景。

三、推进县级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要推进县级内部审计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认识,科学安排。审计是政府治理的基石,单位、部门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履职尽责是政府治理的基点,需要加强审计监督,特别是在当前机构改革的形势下,一些单位部门的块头和权力变大,风险也加大,更要加强审计监督。但国家审计机关不可能包打天下。对单位部门等微观领域的监督,需要由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承担。所以,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强化单位主要领导的监督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运用内部审计职能加强内部监管。切实重视和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配齐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保证审计工作经费,科学安排和亲自过问审计工作,听取审计工作汇报,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办审计整改,实现审计工作常态化和审计项目安排的连续性,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二是加强指导,促进规范。县级审计机关要争取本级党委、政府出台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在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上给予保证。加强与相关单位主要领导的沟通,争取其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纳入审计工作总体安排,融入各业务科室工作、各具体审计项目之中,在审计中检查、分析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履责情况和效果;实行内部审计重要资料报送同级审计机关备案制度,审计机关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实施审计项目。还应当根据《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单位、行业实际,协助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制度,规范审计内容、审计频次、业务流程、审计行为、审计文书和审计结果运用,依法依规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

三是提高素质,创新有为。首先,单位、部门在内部审计力量配备上要把握专业门坎,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会计、经济、法律或者管理等专业基础或工作背景;支持和保障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其职业胜任能力。国家审计机关应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工作研讨,提供业务培训和咨询服务,或者适当吸收内部审计力量参与国家审计项目,实行以审代训,丰富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和技能。各内部审计机构也要适应当前审计工作形势,努力创新。在审计内容上要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向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审计、效益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发展,开辟审计新领域。要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由手工查账式审计向计算机审计发展,适应会计电算化快速发展的趋势;由事后审计向过程审计发展,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苗头性问题;由单点式审计向系统性审计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内部审计全覆盖。

四是注重运用,提高成效。只有加强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才能保证审计工作成效,也才能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单位、部门领导层要重视审计结果,将其作为议事决策和考核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对审计建议采纳、审计整改、审计问责进行专题研究,明确责任和措施,督促落实,完善制度机制;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发现并已整改到位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对没有整改的问题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整改;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与内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内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单位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应当按照管辖权限依法依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