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浅析水利工程项目突出问题及审计建议

发布时间:2025-10-27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审计局作者:刘士骞点击:6

水利工程项目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基础建设,笔者通过近年来审计发现,水利工程项目存在行业垄断性强、工程施工不规范、运营维护不到位等问题。现就水利工程项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水利工程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行业垄断性强,工程招投标流于形式。一是水利建设市场的开放程度不足,从勘察设计、项目管理、工程施工、监理、后期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均由水利系统或其关联单位负责,导致项目建设缺乏竞争力和活力。二是招投标市场仍存在垄断现象,各种不合理的限制和隐性壁垒尚未完全消除。一些水利项目通过设定与实际工程需求不相符的高资质条件或要求水利工程相关业绩等方式来排斥外部企业参与投标,有的虽然履行了招投标程序,但是实质上参与投标企业相对固定,围标、陪标、轮流坐庄现象频出。

(二)施工随意性大,工程过程管理不规范。一是工程资料不规范,水利工程地基开挖、沟渠排水、清淤等隐蔽工程、临时工程多,工程量事后难以测量,需及时留存计量资料,但施工记录、验收签证、现场影像资料等关键资料缺失或记录不规范、不全面,影响了工程量的真实性、准确性。二是设计变更不规范。水利项目受征地拆迁、地质环境、防汛抗旱等因素影响,设计变更较为普遍,容易出现程序不合规、签证内容与现场不符、签证内容不全、重复签证等问题,造成工程投资缺乏有效控制。

(三)部门沟通不畅,后期运营维护不到位。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数量增多。然而水利部门负责灌区干渠、支渠的建设与管理,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渠工程建设,导致支渠与农渠间斗渠的建设与管理出现两不管、两不靠的建管困境。同时,项目竣工后移交属地乡镇管理,因权责不清,范围不明、资金不足,导致项目管理责任意识不强,维修养护不到位、工程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形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改进建议

(一)打破行业壁垒,规范招投标程序。一是进一步放宽水利建设市场的准入限制,打破行业业绩束缚,准许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承担建设任务,如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及排水工程、电力及信息化工程等通用技术工程施工板块可发包给具备房屋建筑工程资质或市政公用工程资质的公司承担。二是规范招投标行为,在招标环节要强化招标人主体责任,不得通过设置不合理条件排斥或者限制潜在投标人;在投标环节重点关注投标人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不同投标人管理人员交叉任职、“陪标专业户”、“抱团”投标等围标串标高风险迹象;在评标环节要严格规范和优化评标组织方式、严肃评标纪律、强化评标专家管理。

(二)强化过程管理,优化施工控制流程。建设单位应加强隐蔽工程、临时工程、重大变更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对项目的实施、质量与安全、档案管理等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发生重大变更时应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实施”的工作流程办理相关手续,收集并整理设计变更、现场签证、会议纪要、计量计价等第一手原始资料,做到内容详实、数据真实、时间及时。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施工全过程执行视频监控并加装实时计量监控设备,对于线路长、工作面多的项目可采用移动式网络监控设备,对清淤、降排水等工程使用水位变化仪、无人船等定期记录水下地形变化。

(三)明确建管责任,构建联动管理体系。加强水利与农业农村部门衔接,联合编制农田水利规划,明确斗渠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运行及监督管理责任,水利、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按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形成水网建设与农田提质的高效衔接。同时,对农田水利工程确权划界,产权所有人要落实工程管护主体责任,设立维护经费,建立管护制度,订立管护合同,提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做到项目“有钱管、有人护”。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