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4-06-07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审计局作者:王 欣点击:165近年来,基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审计委员会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企业工作中心和大局,依法忠实履行监督职责,较好发挥了内部审计职能作用。
一、当前基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现状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各企业都能充分认识到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作用,着力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目前,基层企业大部分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普遍由公司主要负责同志直接领导,建立了党委、董事会、审计部门上下一体的内审监督体系。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内审任务,主动听取内审工作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内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说明该区属国有企业十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增强了内审的独立性、权威性。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近年来,大部分基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审计监督,对所属企业年度财务状况、指标完成情况、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及工程成本情况进行内部审计,采取有力措施抓审计整改促发展。在调研中,某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推动建章立制291项,追责问责94人次,推动建立企业风险防范,制定防范措施200余项,发挥参谋咨询、决策参与、提示风险作用;办理企业“三重一大”备案事项200余项,对9家自办食堂、7家国有停车场、37个项目工地食堂审计全覆盖;开展工程建设和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排查1504个城建项目、499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的招标项目。这说明,基层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较好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三)内部审计工作的机制逐步完善。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内审组织管理方式、拓展审计监督内容,不断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了由党委、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内审部门组成的上下贯通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完善了党委、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党委负责对内部审计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董事会负责审议内部审计基本制度、审计计划、重要审计报告,决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负责人,以及对内部审计重要事项的管理;审计委员会负责集团审计领域重大工作的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企业内审部门负责根据各公司整体战略规划,拟定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流程,制定审计计划,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具体工作。集团审计委员通过统筹推进、合理配备人员力量,充形成了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
(四)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国有企业坚持选优配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培养能查能说能写为重点,注重分层分类开展审计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在审计一线锤炼干部过硬本领,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注重加强作风建设,推动锻造了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能有效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
二、制约国有企业内审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内部审计机构还不健全。一是有的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认为审计工作是审计部门的事情,是集团的事,下属企业要内审计干什么;有的认为企业有纪检组开展监督,再搞个内部审计机构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还有的对内部审计有抵触情绪,觉得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甚至存在内部审计是自找麻烦,影响企业经营的观念。二是内部审计机构还不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计不完善,下属公司一般都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制约了内审机构管理职能的发挥。三是审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有的国有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少,但基层国资集团资产规模大、员工数量多,下属企业多,整个集团配备审计人员只有三两个人,而且还同时兼职纪监察党建等工作,审计任务量大、工作负担重,导致许多审计工作都难以实施到位。
(二)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不健全,影响内审作用发挥。一是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顺。很多企业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普遍采取将内审与财务、纪检、党建等职能合并放在一起,建立了非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要兼任财务、纪检、党建等工作,属于“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这种职责不分的机制,说是有内部审计其实是“自己的作业自查”,徒有虚名,流于形式。二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在审计过程中,内审机构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不可避免地受本企业的利益限制,很难客观、公正的对审计事项发表准确、公正的审计意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组织,是本企业成立的,人员也本企业任命的,工资是本企业发的,这种位子、帽子、票子都是由本企业“一把手”说了算的内审计机构,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很难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
(三)内部审工作程序不规范,审计结果未得到充分利用。一是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不规范。可以说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都不规范,工作质量较低,起不到应有的监控作用。虽然有的企业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开展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但是仔细分析将不难发现,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属于一种会计导向型审计,它主要检查本企业内部的会计记录是否正确,有无疏忽引发的错误,既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也没有按照规章操作,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增大了审计风险。二是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从实际情况看,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审制度,但未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制度,缺少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和报告期的审计复核;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问题定性模棱两可等等。还有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停留在一般性的财务检查上,无取证资料、无工作底稿,只出具简单的汇报材料。以上现状的存在,使得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成为一句空话,更谈不上防范风险。三是审计结果未得到充分利用。从结果运用上看,审计的结果没有人看,审不审一个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着工作质量的提高;从服务对象的角度看,审计质量不高,发现不了问题,也降低领导的重视程度;从处理上看,内审处罚力度不够,发挥不出应有的威慑作用。一些企业对审计结果和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审计问题与安全生产、经营指标相比无关紧要,问题整改采取选择性整改、应付式整改、机械式整改,存在措施不够有力、责任未落实到人、整改不全面和未彻底整改的情况。
(四)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新形势内审工作发展的需求。随着内部审计工作职责不断深化,专业化、复杂化程度要求不断提高,对内部审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专业精神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内部审计团队具有既懂审计又懂业务,既懂法律又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目前,基层国有企业内审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结构和经验老化、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工作能力不足缺等问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能力素质还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一些企业内部审计从业门槛较低,专业胜任能力难以保证,而且缺少学习、交流平台,对内部审计先进经验做法的互学互鉴不够,提升能力素质的渠道亟待畅通。当前,基层国有企业普遍缺乏工程造价、企业管理、内控、法务合同、金融风险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三、促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内部审计工作要积极探索创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步一步地推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党的领导是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是健全党领导内部审计的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的内审机构设置,充分体现党对内部审计工作领导的原则,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主要领导要切实扛起责任,多听汇报、多交任务,为内审工作指方向、明思路,为内审人员搭好平台、提供支撑,保障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依法依规独立履行职责。二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内部审计计划确定、审计情况报告、违规事项处理、违法问题移送等重大事项,都要及时向党组织报告,把党的领导贯穿内部审计全过程各环节,提升内部审计的政治站位和政策效果。三是探索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基层国有企业内部可以合理设置总审计师的职务,能够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发挥好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四是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应根据企业实际建立明确的审计项目分级质量控制,细化审计标准和操作流程,明确责任主体、权限、程序和作用发挥机制,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二)积极拓展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内部审计权威性的体现、受重视的程度,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实施好审计项目为基础。一是要抓好项目的谋划。要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谋划部署内审工作的主攻方向,紧扣企业发展方向任务,紧贴企业需求,找准内部审计的切入点,真正的办成几件领导关注的大事。二是积极拓展审计内容。积极尝试开展对本集团及下属企业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审计、开展适应企业治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审计,围绕促进实现企业目标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围绕促进企业保值增值深入开展绩效审计,围绕促进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等。三是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以大数据为审计赋能增效。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树立内部审计“上下一盘棋”意识,统筹调配内部审计资源,加大内部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力度,构建大审计管理模式,有效地运用非现场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四是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高质量审计报告要做到事实清楚、定性精准、证据确凿,审计建议切实可行。要加强综合分析研究,深入分析问题背后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制度漏洞,精准提出审计建议。
(三)完善成果运用机制,提升内部审计成效。只有内部审计成果得到充分运用,才能体现内审的价值。一是完善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将审计成果的运用扩大到决策层、其它部门和考核工作,在梳理、总结和分析审计成果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审计业务特点制定统一、完整的审计成果运用指导意见或相关办法。二是完善内部审计成果共享制度,在向集团领导汇报时,同时抄送有关业务部门和纪检监察、人事部门,使其成为监督检查、干部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参考。三是督促整改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强化整改主体责任,制定细化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严格对账销号,做到件件有回音、漏项要问责。四是健全审计成果运用长效机制。对审计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深入研究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体制机制制度漏洞,既要整改具体问题,还要举一反三,做到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纰漏洞,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工作闭环,努力做到体制性障碍从体制上破除、机制性缺陷从机制上完善、制度性漏洞从制度上补缺,以高质量内部审计成效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指导监督,推进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发展。加强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工作,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审计机关应当通过开展调研、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培训、项目质量检查等方式开展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工作。一是完善指导监督机制。审计机关要完善对内部审计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制度,明确指导监督职责,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与主管部门的协作机制,会同制定行业性内部审计指导意见、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内部审计指南等,做好分类指导,形成监督合力。二是加强业务指导。审计机关要通过调研、培训、座谈、研讨会等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组织内审机构和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及时传达上级关于内部审计的政策法规和工作要求,解答业务问题,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素质。三是开展内审工作监督检查。审计机关要通过日常监督、结合实施审计项目开展监督、开展专项检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内部审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情况,对指导监督对象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质量效果等内容进行指导监督,推动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四是推进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发展。加强审计成果共享,国家审计查出的问题,内部审计要及时跟进督促整改,内部审计已发现、已整改的问题,按规定程序申请,审计机关可予以有效利用,不在报告中反映;内审发现的重大问题线索,需要问责移送的,及时与国家审计沟通,把握好定性准度、问责尺度后,依法依规向纪检部门移送。加强审计力量协作,建立内部审计人才库,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通过以审代训,在实战中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指导。
注: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