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从审计视角看农村商业银行银团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2-12-23来源:湖北省十堰市审计局作者:李燕红 黄超慧点击:446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积极开展银团贷款(即“社团贷款”),通过拓展信贷资金投放渠道等方式,缓解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增强了区域农商行整体竞争力,有效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然而,笔者在审计中发现,农商行在银团贷款管理中还存在承贷主体区域化、资金投向集中化、贷后管理形式化、风险化解手段单一化、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应在坚守定位、提升治理能力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下功夫,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金融政策,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当前农商行银团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承贷主体区域化,易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银团贷款一般金额较大,一旦发生损失将大大提升单家农商行贷款不良率,甚至可能超过5%的监管红线,目前农商行银团贷款业务基本都是在农商行系统内部开展,且组团范围基本在同一市州,这一贷款模式虽然降低了单家农商行的风险,但对于同一市州辖区内的农商行系统,风险依然存在,一旦贷款质量出现问题,极易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二是资金投向集中化,偏离支农支小定位。农商行服务的大多数对象是小微企业,贷款规模较小、准入门槛较低,而地方小型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较大,农商行因此成为这类企业的首要选择。审计发现,2014年至2017年,某地农商行银团贷款绝大多数投向了房地产行业,目前均处于贷款展期阶段,这导致农商行银团贷款向非农产业转移,偏离服务“三农”、小微的经营定位,既未达到政策目标,也不利于乡村振兴事业发展,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日益加大,银团贷款偿还风险也日益加大,使得承贷行出现同源性政策风险感染。

三是贷后管理形式化,信贷资产管理较为混乱。开展异地银团贷款业务,给农商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带来挑战,由于借款人在异地,参加行对借款人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往往依赖借款人所在地的牵头行、代理行完成,参加行难以全面了解借款人经营情况、资信状况等。审计发现,部分农商行对同一笔银团贷款风险分类不一致,牵头行根据实际情况将其承贷的份额风险分类划分为关注甚至是不良,但参加行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人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仍将其划分为正常。如,某银团贷款发起行贷前调查报告无人签字,审查表仅有贷审会成员签字、无审查意见。一旦牵头行贷前调查不实,或与参加行沟通不畅,未及时向参加行通报借款人最新的财务信息、贷款用途、项目进展等,将直接导致银团贷款风险在承贷行的传导、外溢。

四是化解手段单一化,易形成新的风险。银团贷款金额大、期限长,当借款人出现偿还风险后,农商行大多是借助当地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置换贷款,不仅化解手段单一,而且容易形成新的风险。

五是专业人才缺乏,制约基础业务发展。银团贷款具有参与方多、涉及环节多、合同文本复杂等特点,相较于一般的贷款业务,银团贷款对于业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要求更高,尽管各家农商行改制为独立法人,风控水平也有明显的提升,但调查手段的欠缺、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异地贷款管理难度大等原因,极大影响了农商行对银团贷款的管控水平,制约了基础业务的夯实。

二、从审计视角谈破解农商行银团贷款问题的建议

一是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强化农商行社会责任。严格落实省政府关于农商行涉农贷款“两个不低于”要求,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银团贷款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打造特色业务为基础,从涉农投向和利率优惠两端发力,进一步挖掘改革红利,延伸服务触角,编织乡村金融服务网络,为乡村振兴作出切实贡献,更好地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

二是树立审慎经营理念,完善合作沟通机制。遵循“信息共享、独立审批、自主决策、风险自担”的总体原则,组建信贷风险管理团队,参加行要摒弃过度依赖牵头行、代理行进行贷前调查、贷款管理的惯性思维,与牵头行建立分工协作、实时沟通、信息共享的沟通机制;牵头行、代理行要尽职履责,与参加行密切配合,构建多边制衡、多边合作机制,出现异常及时沟通、及时止损、共同应对,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

三是严格内控制度执行,倡导全面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意识,严格落实“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制定规范的银团贷款操作流程,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抗衡,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内控制度,注重对内控的有效性、操作行为及各个风险点的监管,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大对违规涉信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筑牢防范金融风险的防线。

四是打造合规经营文化,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树立全局观念,加强业务培训与技能考核,针对银团贷款的特点,优化分类分级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考核评价、人才留用机制,综合评价员工的业务绩效、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在促规范、防风险、提质效上下功夫,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注: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