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鉴赏 >> 美文欣赏

乡镇淬炼一年路——以 “察”“笃”慎书写青春答卷

发布时间:2025-09-22来源: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审计局作者:刘钱常点击:7

站在乡镇交流锻炼的尾声回望,三百多个日夜像翻旧了的工作日志,每一页都写满了基层的烟火气与成长的印记。作为一名基层审计人员,这一年淬炼出的 “察”“笃”慎三个字,早已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融入血脉的工作准则,它藏在与村会计核对账本的台灯下,落在渔船登记本的墨迹里,更刻在和群众拉家常时掌心的温度里。

察的起点,总在脚沾泥土的地方。初到街道审计站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工作内容,我确实有些手足无措。手里攥着的审计任务清单上,村集体财务、村办企业账目、公益中心收支这些字眼,远比书本上的审计准则要具体复杂。村会计们来交账时,聊起 三资管理总带着 我们村情况特殊的前缀,那些牵扯着土地、资产、资源的陈年旧账,像盘在账本里的藤蔓,不摸清根须就理不清头绪。那段时间,我常利用工作间隙翻阅政策汇编,在笔记本上梳理各村财务关系,就怕面对咨询时答不上来,原来基层的 “察”,从不是浮光掠影,而是要让每一条政策都能顺着田埂、码头走进群众心里。

笃的底气,是在跌撞中攒起来的。记得第一个月,审计站的门槛常被各村会计踏访,有人进来时,我只会红着脸问一句 “您是哪个村的”,村会计人脸、村名与村事务对于刚接手工作的我来说就像三条平行线,不知道哪个点可以交汇。后来,我随身带着小本子,在站长协调历史遗留问题时,认真记下各村的 “特殊情况”,就仔细听怎么平衡情理与规章。现在再遇见村会计们,老远就能喊出 “李姐,你们村那笔租金收齐了?”“王哥,上次说的固定资产登记我帮你理好了”。那些曾经让我手忙脚乱的报表,如今摊开就能看出门道,原来 熟练的背后,是把每个细节都变成台阶,把每次请教都当成养分。

慎的智慧,藏在与群众对视的眼神里。去年夏天搞 “千企万户大走访”,有位小微企业主听说要填经营报表,隔着手机就提高了嗓门:我这小厂子就三个人,哪有闲工夫弄这些!闷热的办公室里,我刚想解释政策要求,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深知小微企业主平日里忙于经营,便说:哥,您看这样行不?我把需要的数列出来,您口述我来填,半小时就好。那天最终用了四十分钟,他主动说起厂子的难处:不是不配合,是真怕填错了担责任。这件事让我明白,基层工作最忌 “站着说话不腰疼”。面对渔民的焦虑、商户的抵触、农户的犹豫,先要按住自己想辩解的冲动,不是放慢脚步,而是把自己放进群众的处境里,让政策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让沟通变成心与心的搭桥。

这一年的风吹日晒,把书本里的 审计准则吹成了田埂上的 “实在话”,把办公室里的 工作流程晒成了群众眼里的 “靠谱劲”。从对着报表发愁的生涩,到能在田间地头理出清晰账;从怕见人的拘谨,到能在村民炕头聊出真心话,我终于懂得:基层工作的 “察”是察群众的急难愁盼,“笃”是笃守为民的初心,“慎”,是慎戒脱离群众的浮躁。而我,不过是在这片土地上,慢慢学会了把自己变成一粒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上一篇:朝花夕拾

下一篇:没有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