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于我 缘定一生
发布时间:2025-09-08来源:山西省审计厅作者:薛张虎点击:10最早接触审计是在1986年大学时期,那时审计机关刚刚成立,理论与实践尚在起步,一本薄薄的《审计学》几乎就是当时审计理论的全部,我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审计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未曾想到这竟成为我与审计结下一生缘的起点。
1994年7月,我正式踏入审计行业工作,我被抽调参加临汾市育林基金审计。与同事们在一个多月里,一起冒着酷暑,起早贪黑,舍小家为大家,毫无怨言,时刻保持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当地涉煤企业,核对报表、测算产量,提出了煤炭企业在转型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审计建议。通过这次审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审计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查遗补漏和增收节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就这样,我在边学习边工作中逐步褪去了学生稚嫩的外衣,从一名审计新人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
经过多年来工作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不断锤炼专业能力,增强斗争本领,在2016年1月,带队开展扶贫资金专项审计,通过比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数据与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车管所、工商、税务、村干部等数据,发现大量疑点,随后开始进村入户逐一核实排查。时值年关,天寒地冻、白雪皑皑,车辆难行之处,便骑车或步行前往,大家双手冻得通红 ,但为了获取真实情况,为了心中的审计信念,没有一个人说难,更没有一个人放弃。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化解部分乡村干部的推诿扯皮,耐心解答困难群众的种种疑惑,认真倾听驻村队员的帮扶工作情况,终于在腊月二十三前圆满完成了核实任务。就是通过不断的审计实践,使我懂得了什么是以审计精神立身,怎样才是创新规范立业,学会了做事要以自身建设立信。
不知不觉,从事审计工作已三十余载。如今我已成长为一名审计老兵,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审计方法内涵和外延的掌握也有了质的飞跃。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随着全覆盖要求的提出,我努力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向信息化要效率,向大数据要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通过对金税三期税收和非税收入系统、财政一体化支出系统、政府采购系统、财政直达资金系统等数据比对分析,延伸审计相关部门单位,发现并纠正了许多日常审计中难以接触的财政财务问题,并撰写了多篇审计专报和信息,我所负责的审计项目也被上级审计机关评为优秀审计项目,个人也荣获“先进审计工作者”荣誉。
作为财政金融审计部门负责人,我把不断优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为己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炼好的工作方法用来指导实践。“先祖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审计人正如黑夜中的行者,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价值观,明察秋毫,洞察一切。在审计调查中,面对一个个项目、一组组数据、一拨拨人群,让我对一位老审计人总结的一句形象的工作比喻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审计工作宛若医生坐诊,也有着不一样的‘望、闻、问、切’”。望,就是看被审计对象的所作所为在形色上的表现,从形色变化中查寻薄弱环节,在数据比对中寻找关联、突破;闻,就是以审计人特有的敏感,积极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积累信息,从侧面了解掌握被审计对象的所作所为,也可以称作审前调查;问,就是要用听汇报、座谈、提问的方式从被审计对象的言谈举止中了解情况,寻求问题的根源及结果;切,就是运用数据比对、疑点检索、详抽结合方法切入被审计对象深层次的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借鉴中医四诊,我和我的同事实际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要求,努力成为一支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
正如《圣教序》所云“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我在《洞鉴偶得》中以“洞鉴”喻审计,汇聚了三十余载审计工作的心得与经验,抒写了对审计生涯的热爱与自豪。三十多年的审计初心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曾记否,一条条建议让被审计单位的篱笆扎得更牢,制度落实得更到位;一项项决定让国家资金聚沙为塔,积少成多,好钢用到刀刃上;一件件移送让鼠蝇寝食难安,国家损失得以最大程度挽回。一个个民生问题的解决让笑意浮上百姓的脸庞,温暖着千家万户的心窝;一条条意见让被审计对象眉头紧锁,思索着工作的规范;一曲曲审计赞歌让我们如沐春风,为自己的努力付出深感欣慰。
“上善若水任方圆,厚德载物恒古今”。作为一名审计老兵,我愿以高尚的人格为底色,秉持润泽万物而不争名利的襟怀,面对神圣的审计使命,始终心怀鞠躬尽瘁的豪迈、淡泊名利的超脱与践行初心的担当,恪守“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初心,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不辜人民寄予的期待,倾尽全力,赤诚奉献。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审计局)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