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发布时间:2025-05-08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审计局作者:董 波 李小娟点击:19满江红·赞母爱
孟诗流芳,千秋唱、情牵母子。 西节至、感恩同愿,孝融文字。
孔孟遗风扬善本,廿四孝典彰心意。 母亲节、挚语诉衷怀,情难止。
陪闲步,茶香递。 游胜景,观新戏。 念萱花遥绽,岁华飞逝。
中外词章皆颂爱,东西韵致同书礼。 盼今朝、康乃馨香飘,春长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游子吟》穿越千年时光,其中蕴藏的母子深情依然能触动每个中国人的心弦。母亲节虽源自西方,但这份对母爱的感恩之情,却是全人类最淳朴的情感,也与中华文化中的“孝道”不谋而合。在古代,孝被视为“百善之首”。《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母亲节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体会这份延绵千年的情感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慈亲的孝敬与爱戴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命哲学。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孟子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皆在倡导孝的价值。二十四孝故事中哭竹求笋、卧冰求鲤的典故,虽然带有神话演义和时代印记,但那份赤子之心依然令人动容。母亲节这一天,不妨学古人“晨昏定省”,陪母亲散散步,说说家常,或亲手为她沏一杯茶,“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这些简单举动背后,是对传统孝道的现代诠释。
当代社会,对慈亲的爱有了新的表达方式,不再是“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须顺承”式的绝对服从,而是体现在理解、陪伴与尊重中。我们可以带母亲去看最新的电影,逛逛时尚的购物节,或出去走走,一起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孝敬母亲,正是要让母亲感受到快乐与尊严。母亲节只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的一天,但对母亲的关心与陪伴,应体现在每朝每夕,岁岁年年。“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每一朵可是我牵挂的模样……”愿这首歌唱母爱的旋律常共鸣在我们的耳畔,唱响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中西文化虽有差异,但对母爱的歌颂却是相通的。古希腊有对地母神盖亚的崇拜,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有圣母玛利亚的圣洁形象,中国有四大贤母的教子智慧。母亲节恰似一座桥梁,让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愈加重视孝的价值。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以中华儿女特有的含蓄与深情,对母亲说一句:“妈妈,您辛苦了。”懂得感恩,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愿康乃馨的馨香飘洒四季,永不断息。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