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鉴赏 >> 美文欣赏

榆钱落处是吾乡

发布时间:2025-05-06来源:河南省新乡市审计局作者:王学军点击:16

每当榆钱染黄枝头,婻婻布满沟壑的双手总会浮现在我眼前。这双手曾为我掖过被角、纳过鞋底,如今却化作太行山下一抔静默的黄土。豫北的风依旧在深夜翻山越岭,老屋里却再没人为我留那盏昏黄的油灯。

灶台是她的四季歌本。三月三,漫山黄蒿被捋成青瀑,与玉米面蒸出清苦的春味;四月八,新榆钱拌麦粉,滚油一浇,“刺啦”声里满院跃动嫩绿的清香。最难忘青黄不接时,她在陶盆里揉烫玉米面,粗糙的掌心竟能将面团窝成圆润的小月亮。煤炉白汽升腾时,她插一炷香在窗台,看烟缕攀上冰花窗玻璃,便知馒头该出锅了。那年冬夜我被炉火烧伤,她从小瓷瓶蘸出的药水,带着陈年南瓜的甜涩——那是晒了整个秋天的偏方,藏着最浓稠的疼爱。

端午清晨,她用五色线在我们腕间系上铃铛,那是旧秤盘拆下的零件,被打磨得亮如星辰。“等端午雨落……”她总留半句,仿佛将祝福浸在艾草香里。青布五毒裹肚上,歪斜的蝎子绣得憨态可掬,穿在身上却比戏服还威风。没有粽子的端午,糖糕在油锅里鼓成金黄月亮,咬开时滚烫的红糖浆烫得直呵气,她却摇着蒲扇,将甜香扇进我们每一寸毛孔。

婻婻的陪嫁箱底,永远飘着铁锈与艾草混合的气息。日头最毒的那天,王大娘捂着头赶来,她从箱底摸出缝衣针的动作,像是打捞一件沉睡的珍宝。火柴擦燃的瞬间,蓝火苗舔舐针尖,青烟在石榴树下缭绕。“土法子不比药片。”她捏着大娘眉心的手稳如磐石,待血珠渗出,大娘却笑言:“比春风还轻。”临走时塞给我的炒瓜子,带着灶膛的焦香,是那个年代最珍贵的谢礼。

土墙缝是她变魔术的百宝箱。姊妹们哭闹时,她粗糙的手指在裂缝游走,总能摸出晒皱的红枣、焦香的花生。那些沾着墙土的甜蜜,让我们坚信连黄土墙都会开花。午后纳鞋底时,顶针在阳光下泛着钝光,棉线“嗒嗒”穿过鞋底,与嚼花生的脆响应和,谱成最动听的童谣。

腊月戏台搭起时,她总拉着我扛着板凳占座,雪花落满肩头也浑然不觉。汽灯亮起的刹那,她眼中的光比灯火更亮。《卷席筒》唱到动情处,她偷偷用袖口拭泪;穆桂英挥鞭时,她枯枝般的手指在空中摹画英姿。包公唱“家常饭、粗布衣”时,她突然攥紧我的手腕,指甲缝里还沾着未洗净的葱皮——那些戏文里的道理,就这样混着呵出的白气,烙进我心里。

当兵后,迷彩服蹭过背包的触感,总让我想起油灯下她补书包的身影。她穿针的手比握枪的我还稳,却终究没能等到我尽孝的那一天。再回老家,石榴树影蜷缩如她当年坐在门槛的模样,小瓷瓶里的药水早已发霉,土墙缝掏不出半点甜蜜,只有风在哼唱她未竟的歌谣。

如今整理旧物,不见七彩绳与五毒裹肚,唯有油灯下她穿针引线的白发,永远缝在记忆深处。春节回到戏台,斑驳的土地像她没说完的半句话。北风穿堂而过,恍惚间锣鼓声起,却再寻不见那个跟着节奏打拍子的蓝布身影。

今年清明,婻婻坟前的柏树愈发苍翠。风起时,枝叶翻涌如她当年抖开粗布包袱的声响。树影摇曳间,我又看见那个系蓝围裙的身影,正从土墙缝里掏出春天——这次,再没有遗憾。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