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月半粑” 忆故乡情
发布时间:2024-03-07来源: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审计局作者:涂 畅点击:143刚刚过去的今年元宵节,我大姨送给我家一袋“月半粑”。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是要在元宵节这一天吃“月半粑”的。
家乡的“月半粑”和糍粑不同,糍粑的主料是糯米,而“月半粑”的主料是粳米——将大米碾磨成粉,干炒到八分熟后,再注水搅拌成“面团”,用以包裹地菜(即荠菜)或其他蔬菜馅子,然后上锅蒸熟后,我们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热乎乎,带着清新自然味道的“月半粑”了。
学生时代,我们只觉得故乡很土,连带着对故乡的习俗也不怎么上心,反而对那些洋节趋之若鹜。正如关喆那首歌里唱的:“曾错用狂野不羁定义浪漫,潇洒地摘星赏花邀月,自命不凡。”那时的我们,一心想逃离故土,憧憬着去过一种自以为高大上的生活。等到我们真正去到了更广阔的现实世界才发现,外面的世界虽然繁华绚烂,很精彩,但也很无奈。
我们毕竟是肉胎凡身,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早已深深地烙下故乡的印记,就像另一首歌里唱的:“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也许我们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能在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甚至是国外立足,但是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又怎么比得上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或者你可以成功,但那是一种自断根系的成功,如果你斩断了故土的一切获得成功,却一个人孤零零,冷清清,这样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的味蕾,我们的肠胃,我们的身体,早已习惯故乡的味道,有了故乡的痕迹。过故乡的节日,就是一种对传统的坚持,一种对自身的慰藉。
文化是个多面镜。我们常常只知道通过读书来传承故乡的文化,却忽略了也可以通过生活来传承故乡的文化。其实,故乡的一点一滴都融入我们日常的生活里。我们不仅可以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可以模仿王羲之玩曲水流觞的游戏,尝试一下古典的生活方式。我们品“月半粑”,也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诗人说,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今日,我们品“月半粑”,忆故乡情。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