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木梓
发布时间:2022-11-14来源:湖北省宜昌市审计局作者:吴德纯点击:429离开故乡,来到湖北省宜昌学习工作已有40多个年头了。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已经习惯于城市的工作生活,也麻木了都市的繁华,但是我仍然喜欢家乡农村的自然风光,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许多美丽风景在城里是看不到的,比如春天可以看到成片成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秋天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红黄色的木梓树。这不,又快要深秋了,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小时候家乡房前屋后彩色的木梓树,也想起了我捡木梓的点点滴滴。
现在城里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木梓树,更没有见过它。就算我回到了家乡,小时候那无处不见的木梓树也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是层层碧绿的茶园和封山育林后葱茏的植被。据说,有些城市还种植木梓树进行绿化,估计是看中了它秋天树叶变黄变红的景色了,但它冬天会落叶,木梓树真正的作用在于其经济价值。
有资料显示,生长于我国南方湘鄂赣一带的木梓树,属于山茶科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木梓油)供食用,故名木梓树。木梓树全身是宝,木梓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的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木梓枯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木梓树枝丫可做柴火,树干是上等的建筑材料,因为木质坚硬,农村常用来制作砧板。木梓的经济价值很高,用途极广,所以在我小时候,老家房前屋后的坡地上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木梓树春季开花,夏季育果,秋季成熟,霜降之后,果实外壳开裂,脱落,树枝上留下白色的木梓籽。一般二十粒左右的木籽结在一起,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白色的花朵,开在树枝上,冬季太阳一照,银光闪闪,甚是好看。
木梓籽再经过半个月的成熟期后,大约在小雪过后就要开始收割了。生产队会指派会爬树的青壮年去剃木梓。剃木梓的人一般用两丈多长的细竹竿,在竹竿头上绑上磨好的镰刀,人爬到树上,把木梓一爪爪剃下来。剃完一树后,再剃另一树,一棵棵的木梓树剃完,再换一块田去剃。一般在剃木梓的当天,生产队会安排妇女和年纪大、身体不好的老社员去田里捡木梓,他们会到田里把刚刚剃下的木梓一爪爪捡起来,用棕树叶扎成一把把,再捆成大捆用背篓背到生产队的仓库,待田里的木梓全部收割后,生产队再安排专人对一把把的木梓,通过抓板进行脱粒,然后去掉杂质,安排专人运送到供销社或者榨坊进行销售。
当生产队组织社员收割木梓后,总有一些洒落在地上的木梓籽,还有一些洒落在田边地角或者草丛、树林间被剃下的木梓,甚至有一些散落在偏僻地角或者草丛、树林间被剃下的木梓树也可能会被生产队遗忘。这些掉在田里生产队不要了的木梓,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放学以后争抢的宝贝,因为一斤木梓籽可以卖两毛钱,这么好的挣钱机会谁都不想失去。捡木梓,实际上是捡拾掉在地面上或留在木梓树上的木梓籽,是一件既开心又很苦的事情。开心的是捡木梓时可以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有说有笑,捡回家后立马可以变卖成钱;苦的是捡木梓的时候正值冬季来临,天气寒冷,掉在田里的木梓,要靠一双小手一粒一粒捡拾起来,寒风一吹,手脚冰冷,甚至冻僵,是一个苦差事。为了抵御风寒,我和姐姐将父母戴过准备丢掉的手套,把手指部分用剪刀剪下,这样捡木梓时既保暖又不影响手指捡拾木梓。但有时候实在冷得受不了的时候,我们会就地生火,把手脚烘烤一会儿,再继续捡拾,天黑之前回家。一般每天都有3至5斤的收获,运气好的话还会更多一些。
捡木梓季节维持在半个月。那段时间,每天放学后,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捡木梓。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到我们生产队比较偏远的一块田里捡木梓,正准备转移到另一田块时,我突然发现两块田地之间的一块荒坡上,有一颗木梓树上还挂满了木梓籽,我们惊喜不已,迅速奔跑过去。这是一颗挂果两三年的新树,估计是剃木梓树的人疏忽遗漏了,让生产队重新组织社员进行收割是不可能的,我和姐姐一商量,决定马上采摘,于是我迅速就近弄了一根竹竿,学着大人的样子,用茅草把镰刀绑着竹竿,爬到树上,将挂果木梓一枝一枝削下来。姐姐就在树下捡拾。不一会,我们的两个猪草篮子就装满了木梓枝,我们只好将木梓籽用手工进行现场脱粒。当我们提着两篮沉甸甸的木梓,一身疲惫地回到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可我们一点都不觉得累。这一年,是我捡木梓收获最好的一年,也是我小时候捡木梓收入最多的一年,共卖了75斤,收入15元钱,还得了7尺5寸布票。过年前,我们家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衣服,爸爸妈妈帮我做了一套棉衣棉裤,让我欢喜了一个春节,也温暖了我好几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随着粮食和各种工农业产品价格放开,木梓油及相关化工产品价格一度暴跌,加之木梓树生长慢,收益较低,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旱地都改种品质优、市场好、收益高的茶树了。再后来,年轻人都通过考学在城市落户或者出去打工,种植水稻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农民便将水田也改种为茶树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在茶树的采摘都是机械化了,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但收入反而逐年增加。茶树已经成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树。
现在,家乡的木梓树越来越少了,更没有人捡拾木梓了,但小时候勤工俭学捡木梓的记忆始终不会忘记,那往日的情景仿佛一片逝去的流云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