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审计局“五举措”推进“审计理念创新年”活动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六安市审计局作者:江丕俊点击:719今年以来,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六安市审计局通过五项措施推进“审计理念创新年”活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工作方案,在五个方面确定了17项具体措施,狠抓工作推进,努力实现审计工作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一是思想求“新”,创新审计理念。认真学习《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审计署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精神,把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三个区分”贯彻于审计工作始终,创新审计理念,将是否符合五大发展理念、是否促进创新改革作为评判审计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聚焦“发展、改革、法治、反腐”,调整好衡量标准,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发展。
二是谋划求“远”,促进事业发展。根据审计署《“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市审计局历时半年时间,通过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于8月10日制定印发了六安市“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了实现四个目标、坚持三项原则、围绕五项任务、重点实施七项具体审计工作,旨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全覆盖”目标,确保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谋划审计工作发展长远。
三是管理求“精”,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树立审计工作“一盘棋”的思路,统筹考虑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方面任务的衔接和协调,考虑任务重、人员编制少(机关编制25名,全省最少)的现状,根据审计项目特点配置审计力量,运用整合分工、上下联动、协调充分、重点攻关的方式,形成人力资源整合、实施过程融合、审计现场配合、审计成果综合“四位一体”的审计工作模式。另一方面,积极整合各类审计资源,推动建立以审计机关为主导、主管部门自审为基础、社会审计为补充的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使审计监督不留盲区、不留死角。5月13日, 该局召开了审计咨询专家库专家聘任会,为入库专家颁发聘任书,成立市级审计人才库和审计咨询专家库,累计入库专家89人,充实了审计人才力量。10月10日至14日组织入库专家50人赴浙江大学开展了审计咨询专家库和人才库专题培训班,致力发挥社会审计人才作用。在开展投资审计中,倡导政府购买服务,解决了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的矛盾,提高了政府投资绩效。目前,该局组织了新一轮协审机构招标工作,确定了10家协审机构入库,已入驻4家。
四是培训求“效”,培养优质人才。按照省厅提出的“三会”人才标准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复合型审计队伍建设。年初组织130名全市审计干部职工前往厦门大学开展为期五天的春训,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眼界视野,助力提高审计水平。出台了《审计实务导师制实施办法》,确定了8名实务导师和16名指导对象,通过导师协议制、双向考核制和指导双方动态管理制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审计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办了“审计讲堂”,每月1期,从审计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等不同方面开展讲授活动,提升综合能力。同时, 结合近年来年轻审计人员逐渐增加的现状,组建了团支部,成立了 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连续两届举办了主题为“中国梦” “审计助我成长、我为审计争光”的“青年论坛”活动,搭建了审计青年的“育才载体、展示平台、交流中心”,营造爱护青年人才、关心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发展的良好氛围,奖励活动参与者图书资料,倡导读书活动,受到团市委的充分肯定。
五是质量求“高”,打造精品项目。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调整,调整增设了金融与外资审计科、审理科,其中审理科专门负责审计项目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实施审核、复核、审理三级质量控制,优化质量控制流程,积极探索重大项目跟踪审理,将落实审计质量控制责任贯彻工作始终。制定了《六安市审计局关于加强审计项目实施管理规定》 《六安市审计局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等制度,统筹审计项目安排,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审计效率,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开展了全市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和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评选出4个全市优秀审计项目和5个表彰项目,发挥好优秀审计项目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与活力。
下一篇:创新审计理念 助推经责审计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