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审计当前位置:首页 >> 八面来风 >> 我与审计

难忘那次粮食审计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保康县审计局作者:向顺鹏点击:542

1996年从学校毕业后,我回到故乡保康县,有幸被分配到县审计局工作,至今已经23年了。23年里,经历的不少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从记忆中消逝。但有一件事情却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中,至今记忆犹新,终生无法忘却——那就是1998年那次粮食审计。

那年,全国开展粮食财务挂账清理审计,按照湖北省审计厅的安排,保康县对枣阳市进行审计。枣阳是一个大市,粮食系统涉及的单位之多、资金规模之大、审计期间之长,对一个当时仅有20多人的保康县审计局来说,是前所未遇的。这无异是对保康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次大检阅。

面对空前的压力,局党组下定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在精心准备后,一支由局长带队,13名审计人员组成的审计组奔赴枣阳。第一件事是办试点,试点选在枣阳市最大的镇吴店镇。审计组从信贷资金投放、财务收支、政策性利费补贴、附营业务占用资金入手,找准切入点,边审计、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大部分审计人员很快掌握了审计重点、方法和技巧。

接下来,审计工作全面展开,13人分成4个专班分赴各乡镇开展审计。我和余股长一个班,负责5个乡镇的审计工作。

虽然我是审计科班出身,而且也参加了审前培训和审计试点,但和余股长独立开展第一个乡镇的审计时,面对那小山一般的传票和以千万元计的数据。第一次接触具体审计项目的我,顿时六神无主,不知从何处入手。见此情形,余股长安慰我说:别怕,审计有一个熟练的过程。并把方法又给我讲了一遍,我的思维顿时开阔了许多。看报表、兑账、翻传票,一项项的进行计算,我慢慢进入了角色。

为保证审计进度,我们每天6点起床,7点出发,上班时间准时赶到被审计单位。晚上回到住处,同事们不约而同地到审计组处碰情况、谈疑点、对表格、摆问题、想办法,常常不知不觉谈到深夜。同事们谈论的时候,我常常当旁听,从中了解思路和技巧。

审计第二个乡镇的时候,我已经能熟练地开展工作。看着我查实的问题和整理出来的审计资料。余股长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小向,还行啦!”

进入7月份以后,开气异常炎热,成天身上不干汗,头也整天发晕。那时空调极少,电风扇又把传票吹得呼呼啦啦直响。为防止汗水浸到传票和审计资料上,同时保持头脑清醒。余股长和我想了一个笨办法。每人买两条毛巾,一条用冷水浸湿后系在头上,一条系在右手手腕处。头上的那条毛巾隔1小时浸一次冷水,手上的那条毛巾休息时才能拿下,时间长了,手上竟捂出了湿疹。查库的时候,更象是进了蒸笼一般,全身顿时汗如雨下。但我们从未因此耽误工作,从没有放松过质量要求,对每一个账目都严格审查,对每一笔资金都追根求源,对每一个疑点都刨根问底,对应抽查的粮库都进行了现场测量。在后三个乡镇的审计中,为了赶进度,我们中午从未休息过。

审计组的其他同志也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困难,有5名同事带病工作,从没请一天假。有一名女同志把吊瓶挂到了审计现场。在审计工作的50多天里,审计组人员没有一个回过家,一直坚持到最后。审计期间,审计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出现任何违反审计纪律和有损审计形象的行为。甚至连业余时间,都做到了三人以下不外出。被审计单位一位领导不无感慨地说:看到你们这股精神,我们不与你们搞好配合,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经过50多天的奋战,审计人员行程近万里,翻阅账册能装下一卡车,取证数据达上万个,取证记录厚达50多厘米,审减财务挂账超过50%。审计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次审计,让我看到了不怕困难、敢打硬账的审计精神。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我努力工作,奋勇前行。23年里,每当工作遇到困难和阻碍时,我都会仔细回味那次粮食审计,然后信心百倍,激情满怀。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