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审计当前位置:首页 >> 八面来风 >> 我与审计

女第一书记“两挂”驻村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黑龙江省审计厅作者:吕云河点击:627

在一次电视访谈中,主持人问道:“高书记,您是2014年省审计厅下派的驻村干部,那时候您51岁,是200多名省派驻村干部中仅有的两位女性之一,年龄最大。您选择下乡驻村,动力是什么?”

高书记回答说:“我出生在农村,从农村里出来,农民的纯朴、勤劳、贫穷让我印象深刻,是农村这块土壤抚育了我,心底里感激她。那个时候知道有驻村扶贫的机会,我心里就有了冲动,与家人商量后决心要返回农村做些与审计不同的事!”

这位高书记就是福建省审计厅经济执法处副调研员高瑞萍,她的回答道出了第一次挂职的初衷。然而一次冲动决定了她两次挂职经历,付出了六年努力,两个地市的两个村庄焕发了美丽。

“来自农村,融入农村”

高瑞萍第一次挂职是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她满怀信心从省城来到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祥光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班子因地制宜组织村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2016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与2013年扶贫前3890元相比,翻了三倍多;38户106个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7000元,实现了“全脱贫”。她的扶贫工作经验,先后在市县两级农村工作会上作为典型进行介绍;被省农办《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简报》专题报道;被省委组织部、省农办、省电视台联合专题报道。高瑞萍本人也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分别被市县党委、政府授予个人三等功;2015年度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高瑞萍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和荣誉,与她扎根农村,融入农村分不开的。

祥光村区位偏僻,1520人,村民居住分散,泥土路无灯光,水电不通畅,环境卫生堪忧,文化生活匮乏,信息闭塞。种植技术落后,收入主要依靠卖茶油、外出务工两种,但茶油严重滞销,经济发展明显滞后。

高瑞萍放下机关朝九晚五稳定的工作和城里良好的生活环境,来到了精准扶贫一线。在担任第一书记那天起,她心里就明白,只有驻心才能助村发展,她已将祥光村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决定要与村里的兄弟姐妹们同甘共苦、群策群力,让祥瑞之光照遍每个村落,共同改变落后的村容村貌。

心系农民的高瑞萍很快融入村里,克服生活或工作上许多不适应与困难。当地村民都讲闽南话,她听不懂,于是就虚心请教;村里厕所是茅厕,且离屋老远、无灯光,对一位外地来的女同志,有很多不便之处,但她毫无计较;为了跑项目要资金,她克服女同志脸皮薄、难为情,四处“化缘”;家里一位90岁老母亲需要有人看护,挂职期间,两次住院她都没有在身边陪护;她经常让家人为她担心,甚至还叫上家人来帮她工作。有一天周末,晚6点多,她刚返回福州,就接到镇政府的通知,说“尼泊特”强台风将正面袭击泉州地区,要她做好村里抗台风工作。她顾不上休息,立刻拖着老公,带上儿子,驾着自家车返回村里。一家三口人与村两委一道连续三夜两天奋战在抗台风一线,转移安置受威胁的群众,并三次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山体坍塌滑坡的现场,抢救村民的生命和财产。

“村民的事,就是自家的事”

“娘家人”福建省审计厅领导多次到祥光村调研指导。得到领导亲切的关怀与支持,高瑞萍增添了更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动力,让她全身心地投入到驻村工作中去。

高瑞萍全面摸清祥光村农业、农村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掌握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盼,她成立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制定了三年扶贫开发工作规划,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帮扶思路,探索构建“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等合作联结模式,设立扶贫开发资金专户,先后策划、整治和发展产业21个项目,总投资达1100万元。投入750万元拓宽改造通村道路11公里、角落道路7条8.5公里、林业道路6公里,架设路灯120盏,惠及本村和周边村民5000多人;投入130万元建成集幸福院、卫生所、村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楼;修建防洪排涝设施5000立方米;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改水改厕120座,新建垃圾池、氧化塘11个,发放垃圾桶50只,拆除危旧房、鸡舍16座1100平方米,生活垃圾长效保洁实现“全覆盖”,改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不足、群众生产生活成本高状况。

兴业“造血”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高瑞萍立足村情,突破症结,务求实效,针对祥光村油茶产业产品没有品牌、没有质量认证,处于小农经济模式等问题,带领村民组建生态油茶专业合作社和养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入社200多户,形成发展合力,为生态油茶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大煦坊”商标,扩大祥光村生态茶油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邀请省林科院专家到村授课,现场指导农民科学种养,提升村民发展生产能力;组织油农参加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和“乐购新春·淘最泉州”名优农产品展活动,与海都购物网络、格来德投资公司签订茶油供销协议,进驻海都购物网及旗下6个门店,搭建长期营销平台;通过门店、电商等销售形式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贫困群众真正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造血”收益。同时,她积极引导村民种植百香果等特色农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祥光村已建成6300亩油茶、3200亩毛竹两大优势主导产业。

“感谢派来好书记”

高瑞萍是农民的孩子,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祥光村是全省最大面积油茶林种植村,但因地处边远、交通不畅、通信闭塞,虽每年油茶产量可观,但村民却苦无销路,是他们最头疼的事。2014年10月她通过《海峡都市报》、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做好“村媒对接”,围绕“油农售卖难”进行专题报道;三次与《海峡都市报》合作在福州海都大厦广场组织义卖,共售卖茶油8千多斤、销售额达76万多元;联系两大商家分别与村农户签约产销协议,有效解决茶油销售难问题。村民江德秦高兴地说:“以前一家人托了不少关系才卖出几十公斤茶油,现在高书记帮助我们联系到大经销商,把茶油全部买走了。”2014年11月《福建日报》以“驻村干部乐当‘卖油翁’”为题,报道了高瑞萍帮助村民售卖茶油、解决难题的事迹。

高瑞萍成为了油茶农和消费者的“红娘”,也是贫困户的“知心大姐”、贴心人。她对全村因学、因病、因残等致贫的贫困对象作了调查摸底,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分批、分类开展结对帮扶、慰问救急。3年来,累计帮扶慰问73户困难家庭、201位老年人和6户特困家庭,对25名困难学生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2名特困学生实行结对帮扶,发放各类应急慰问类帮扶资金15万元。针对村民江泽星和许柳莹夫妻相继查出癌症、因巨额医药费陷入绝境等情况,高瑞萍除个人捐赠慰问外,还多方联系《海峡都市报》,连续5天向社会发起救助活动,社会爱心人士反响强烈,共募集善款50多万元及部分生活用品。2014年8月《福建日报》对此进行了专栏报道“爱心潮涌,助癌症夫妻抗击厄运”。

“只要用心了,想成事,就必定能为村里做些实事。”高瑞萍说。2015年底,福建省审计厅领导一行到祥光村调研指导,村民代表江子英送上了两面锦旗,锦旗上分别上写着:感谢派来好书记、真心为民。他说:“高书记为村民做了很多好事,干得很好,是好书记,我们很感激!”

第一次挂职生涯,让当地群众从最初的质疑变成后来的认同、支持和赞誉,让他们梦想成真,把祥光打造成了美丽村落、宜居乡村。

她已经习惯了村里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当省委组织部启动新一轮省级扶贫开发动员部署后,她再次报名参加。2017年12月,她告别了祥光村,来到了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汶潭村任第一书记,开启第二轮三年的挂职生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瑞萍担负责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落实扶贫开发资金200万元,扶持合作社改造长期废弃的油茶林450多亩,实施了村安全饮水扩建及供水网管延伸改造工程……为圆一个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汶潭梦”,54岁的高瑞萍在扶贫一线继续奋斗。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