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城清水 绘就生态画卷——湖北省黄石市审计局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22来源:湖北省黄石市审计局 作者:金振兴 郑红芳点击:13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黄石这座倚江傍湖的城市,因水而兴,更因水而美。一湾清水,是城市灵动的血脉,是百姓安居的依托,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审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以审计“利剑”守护江河安澜,书写出水清岸绿、民生暖心的动人篇章。
一、组织筑基,政治引领把方向
乘机构改革东风,2019年5月黄石市审计局设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科。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年轻团队,毅然扛起审计守护黄石绿水青山的政治责任。在中共黄石市委审计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资源环境审计持续创新理念,构建起“量化评价——技术支撑——结果运用——服务发展”全链条审计监督机制。注重发挥审计专报的独特作用,从服务发展、促进转型全局出发,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推动审计成果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完善闭环机制,对照领导批示要求督促抓好整改落实,促成专报成果转化为实效。
近年来,黄石市审计局向市委审计委员会呈送审计专报、情况报告9篇,获市领导批示18人次。其中,《我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仍需加大力度》直击痛点,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并督促整改。《大冶市部分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亟待提升》《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尽快修编》等审计专报揭示的问题,经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后,被当地政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审计人以笔墨为刃,将纸上建议转化为治理实策。首次将保安湖湿地公园管委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意见和流域综合治理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整合形成综合情况报告,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并获批示,有力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审计监督的“软实力”正持续转化为治理改革的“硬举措”。
二、体系创新,量化考评见真章
2024年2月,黄石市委审计委员会出台《黄石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从5大维度、15项指标和43个评分事项入手,全面量化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生态保护责任的实绩,加强对权力运行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监督。紧扣黄石作为工矿城市、山水城市的实际,突出长江大保护、矿山修复、耕地保护等重点任务,使审计评价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在保安湖湿地公园管委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首次运用该办法,依据指标体系精准“画像”,有效促进领导干部履行生态环保职责,成效显著。审计专报和综合报告多次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湿地总体规划修编、部分乡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控源截污、养殖池塘尾水治理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有效整改,真正实现了“审计——评价——整改”闭环管理。
图为:审计人员现场踏勘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
三、清水战记,审计护航民生底色
近年来,黄石市审计局共实施水环境和水生态审计项目5个。审计人员的身影频现于江河湖畔、乡间地头,默默守护每一泓清泉。
黑臭水体焕清澜。在全市10条黑臭水体整治专项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顶烈日、踏泥泞,连续数月查管网、找排口、测水质,精准识别问题区域和污染源头。重点关注整治项目工程进度与资金管理使用,聚焦治理实效与长效管护,提出“一水一策”精准治理、动态监测等审计建议20余条,推动建立黑臭水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如今,昔日的黑臭水体如青山湖、李家坊港等已实现水清岸绿、碧波重现,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亲水空间,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污水治理攻坚战。在对原住建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审计人员聚焦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深入污水泵站、管网和处理车间一线,运用流量监测、水质比对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系统排查污水处理链条薄弱环节。揭示部分地区污水收集管网覆盖不足、雨污分流不彻底、处理设施老旧、运行负荷不均等问题,导致污水处理能力未充分发挥。特别是花湖、河西等四家污水处理厂长期进水浓度低于设计标准,影响生化处理效果;同时污水处理服务费仍按传统分段方式计付,未与出水水质、污染物削减量等效能指标挂钩,制约处理效率和运营积极性。审计提出“建立按效付费机制、完善管网建设、强化进水浓度管控”等建议,推动市政府修订《黄石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全面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和处理能力。
排污口整治阻击战。在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专项审计调查中,审计聚焦“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四大环节,揭示责任落实不到位、整治标准不统一、资金保障不足、部分排污口整治后反弹等17项突出问题。审计专题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直指制度机制漏洞,提出健全验收标准、强化资金保障、压实监管责任等建议。市政府专题会议督促相关部门对照审计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推动出台市级层面整治验收销号制度;人大代表现场调研、专题询问,督促问题排污口整改。《守好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最后一道闸口》一文在《中国审计报》头版刊发,中国审计报视频公众号报道审计经验做法。截至目前,全市纳入整治的排污口已基本完成销号,个别未完成整改正按计划推进,预计2025年底可实现全面清零目标。
图为: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审计现场
安全饮水惠万家。走进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城乡供水一体化补短板项目现场,“一户一表”安装及管网敷设工程正在加紧推进,该项目将惠及7个自然湾的2100多名群众。与此同时,东风农场、土库水厂2处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项目也完成了标准化改造,不仅改建了消毒间、加压站和泵房,还新增净化设备和在线监测设施,实现自动化控制运行,供水稳定性和安全性显著提升。这一系列农村饮水改善措施,源于保安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审计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跋山涉水、进村入户,实地核查水源地保护、供水设施运行和水质监测情况,发现部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管护不到位、水源地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审计机关及时以专报形式反映问题,提出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健全水质监测体系等建议。大冶市政府积极采纳审计整改建议,通过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护、推动供水水源替代、全面补齐农村饮水安全短板等,切实保障群众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四、科技赋能,智慧审计提效能
黄石审计充分借助科技手段,构建“天眼看、地面查、数据核”立体审计模式。运用遥感影像比对、无人机航拍、大数据分析等方式,高效锁定疑点。在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专项审计调查中,用奥维地图现场定位搜索排污口,用GIS叠加排污口坐标矢量图和生态红线范围核查排污口整改情况,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初步锁定的10个问题排污口进行水质检测,锁定超标排放证据。审计提出加大日常监测力度、解决雨污混排和管网错接混接等建议,推动补建污水管网30余公里、修订完善制度3项,真正实现审计“一张图”、治理“一盘棋”。
图为:审计人员利用无人机巡航现场
如今行走在黄石,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黄石审计人仍奔波在一线,他们的脚步踏过长江岸线,穿越丘陵阡陌,继续用责任和专业守护这一城清水。在这场碧水保卫战中,审计不仅是监督者,更是推动者和守护者。他们以扎实的工作、创新的方法、为民的情怀,持续为黄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群众高品质生活注入强劲的“审计力量”。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黄石市审计局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作风,守护好黄石的绿水青山,为绘就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黄石画卷贡献审计智慧和力量。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