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审计当前位置:首页 >> 八面来风 >> 我与审计

乘风破浪正当时——审计40周年感怀

发布时间:2023-08-31来源:湖南省审计厅作者:王惠春点击:1579

审计同仁见面,常问: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1983年9月,党中央重建了一支队伍,借用军方装甲兵招待所办公,不是部队,但Ta的地位庄严地写进宪法。2023年5月,习总书记宣布:发挥Ta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翻阅审计画卷,让行伍出身的我心潮澎湃……

Ta从哪里来?--从滚滚历史长河中而来,从革命销烟中而来。

早在西周,宰夫八职,掌管治朝法令,规正王及三公六卿,这是审计的渊源。“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一诛一赏,何其威严。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红色审计薪火相传,沐浴着真理的光辉前行。从1923年江西省萍乡市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设立经济审查委员会,到1931年中央苏区颁布《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1933年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专司审计职能,1934年颁布红色政权的第一部审计法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工作天然地根植了红色基因。以阮啸仙为代表的审计先驱节省每一块铜板为着革命事业,组织了肃贪“突击队”、清腐“轻骑队”,敢向恶鬼争高下,处理了杨其兹、谢开松案,被誉为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人。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审计人忠诚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

Ta是谁?--不知道Ta是谁,却知道Ta为了谁。

历史总在蜿蜒中前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虽然没有组建专门的审计机关,但对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的监督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四十年前,刚成立的审计机关参加一个会议,报名说是审计署,对方写成了姓沈的沈,开会时到处找:老沈来了没有?

1983年,马怀平从部队转业到审计署,告别时部队政委问他:听说你到沈记去了,可是老字号?

经历这种初创时的寂寥无名后,审计人用自己的忠诚奋斗让“众人皆识审计花”,答好了“为谁而来”的时代命题。

2004年6月,审计长作审计报告22页,19页尽数各部门违法违规问题,“审计风暴”“整改清单”“部门约谈”“要情专报”渐入常态。无私无畏,一些要害部门被点名。巡视中,“审计先行、巡视跟进”的思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三湘审计人谢柏平,援藏八年。遭遇五次车祸、数次吐血,头皮耷拉在眉毛上,头痛欲裂。几欲死去的坚守,是以生命赴使命的审计人!军转干部杨瑞湘,发现死亡档案的蹊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查出““诗一样”的审计结果。她走访在汝城贫困户家里,掏出身上的所有,当年的红军女战士仿佛又回来了。掐指算来,我军转到审计机关12年,同事们的坚强时刻感染着我:有女青年携儿带母奋战在审计一线,有男青年头缝40针、上午还在手术台、下午就在审计现场工作台,还有带病坚守、百折不挠的诸多战友!将青春燃烧在审计三立事业中,不负韶华,这就是总书记寄语的“志气、骨气、底气”;这就是战争年代“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就是英雄团长祁发宝,满头鲜血护边疆!”平凡审计人有的是革命者的血脉传承。

Ta到哪里去?从“六不准”到“八不准”,从“突击队”到“特种部队”。

新时代,如四渡赤水出奇兵,审计并不如传言的并入某个机构,却在更深层次服务于党和人民。审计监督成为党解决“兴衰周期率”加强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只因红色血脉代代传。

1934年,苏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制定了“六不准”纪律,即有“外出审查一律自带干粮,不准收受被审人员任何物品”条款,八个审计报告公布在党刊《红色中华》,事无不可对人言!2000年初,审计署“八不准”规定,“不准由被审计单位安排住宿,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的任何纪念品、礼品、礼金”,近乎苛严地切断可能影响公正公开的往来接触。2007年,三湘审计人在三级复核基础上,推行了审计权能“四分离改革”,从源头切断以审谋私。自觉自律一脉相承。

当年审计查出了偷税漏税案、股市内幕交易案、社保基金案……有人认为审计干了其他监督部门的活。恰相反,不是耕了别人的地,而是忠实履了职。总书记指示,审计是做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正是哪里有贪腐,哪里就有我惩贪特种兵!

红岩烈士提出的狱中八条”之一“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话剧《从湘江到遵义》红军之问:“我们当年的梦想实现了吗?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吗?还有贪官污吏吗?…… 实现先烈之期盼,经济监督任重如山。而总书记提出审计要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正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从“三嘛”到”三立”,老审计人难忘这一幕:“你是审计X的吗?”“你们不是检查了吗?”“那你们就处理嘛!”这是上世纪80年代审计某五大公司,遭遇三次闭门羹后的傲慢反问。四十年来,审计人苦炼“立身立业立信”本领,何惧穿林打叶声!多少曲折、对抗与煎熬;多少挑衅、威胁与担当。审计决不是枯燥的数字、单方面的整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药方”,而成了有专业、有立场、有章法的治国理政杀手锏。

有多少故事让人热泪沾巾。“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不求青史留名,只因为他们,审为国家,计益人民。新时代,十万审计精兵,壮怀激烈,驾“长(常)车”,冲破“一丘河”阻,收拾“狗苟蝇营”,打虎猎狐。四十功名非尘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清澈的爱,只为那“可爱的中国”山河无恙、河清海晏!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