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构建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网络作者:未知点击:701进入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审计部门作为经济运行综合性监督部门,和数据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海量的数据,审计部门要保持对社会经济数据的灵敏触感,并深度挖掘、充分运用所拥有的数据,加强审计全覆盖,提高审计效率。2015年12月,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怎样有效利用大数据库创造新的价值,怎样更好的应用到审计体系工作中,是审计工作模式创新的新思路。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设置专业部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式必将在以后的审计中被海量数据淹没,工作无从下手。所以现在就应当把大数据审计作为下一步“审计技术创新年”的重要战略进行部署,成立专业部门团队负责开展落实。
二是构建分析平台,充分交互沟通。大数据环境下的总体审计模式是要分析与审计对象相关的所有数据,使得审计人员可以建立总体审计的思维模式。审计数据大数据库给审计人员提供了一种能够从总体把握审计对象的技术平台,从而帮助审计人员从总体上把握问题。利用OA系统交互功能,搭建起行业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授权访问,可使相关人员对所需各类数据及时进行查询分析,实现数据查询与分析系统共享。
三是整合数据资源,建立数据模型。整合审计数据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采集归集。分行业加快数据的采集、转换及规范存储等工作,充实相关信息资源。完善大数据审计工作机制,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建立多维分析模型、查询分析模型等方法,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实施、运行以及到后期的维护和更新都需要具有大数据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化审计要求每位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审计业务,还要会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所以我们要培训一批具有这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信息化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外出交流和交叉审计,提高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审计水平,力促大数据审计分析形成常态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浅议如何做好审计实施方案
下一篇:联网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