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聚焦主责主业 推动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05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审计局作者:周艳点击:430

新时代下国家审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为审计机关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机遇,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厘清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加大审计成果利用,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对推动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一)审计业务的高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业务的高质量要在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出成效,形成有总体分析、有典型案例、有科学建议的审计报告或审计信息。审计报告要揭示问题有高度、分析原因有深度、提出建议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审计信息要关注体制机制性障碍、反映内容要有宏观性、前瞻性和时效性。要在提升审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上下功夫、见实效,充分利用现代审计信息技术,推进科技强审,充分借助人大、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监督力量,与审计监督形成合力,促进审计成果利用,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功能和作用。

(二)审计队伍的高质量

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人。审计队伍的高质量是提高审计干部政治品格和专业本领,全面提升审计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政治能力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要增强宏观政策分析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要锤炼审计干部担当精神和激发审计队伍干事创业活力,树立严实结合、查深查透、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拓宽干部培养渠道,落实廉政建设责任,打造理想信念坚定、审计业务精通、廉洁务实担当的审计铁军,为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三)审计党建的高质量

党的政治建设引领审计高质量发展。审计党建的高质量要精准把握审计机关的政治定位,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和科学的审计理念,确保审计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提高审计机关政治站位,要站在政治大局的高度谋划审计工作,要从政治大局的角度看待审计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要推动审计机关党的组织建设,以党建促担当、以党建强基础、以党建增活力,切实引领审计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二、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困难

(一)聚焦主责主业,审计边界把握上还不够精准

国家审计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审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审计职能不断优化,审计的社会认可度和关注度不断提高。然而,在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对审计权限和边界的质疑也随之而来。在聚焦主责主业和国家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哪些能审、哪些不能审,应该审什么、审到什么程度,在不同的需求背景下要求也不同。审计边界与审计质量有强相关性,审计边界不清,审计人员难以准确把握审计深度、广度、精度,甚至偏离了“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方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业务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主责主业,审计建设性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

聚焦主责主业,须利用审计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建设性作用,通过高质量审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然而,在审计工作运行中,部分审计人员对审计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审计理念不科学,以审计监督为主,忽视了审计服务;只坚持问题导向,忽略了目标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等;只注重查处问题,忽视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背后的体制机制制度性障碍,审计建议的宏观性、可操作性也不强等等,制约了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聚集主责主业,研究型审计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

研究型审计的提出,可以更好的聚焦审计主责主业,在反映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上应该更加准确、透彻、可行。然而,什么是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如何开展都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模式,审计机关在探索开展研究型审计采取的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仅仅依靠审计部门单打独斗、研究的内容没有与重大政策、改革要求、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审计人员习惯于传统的审计方式方法,缺少系统整体研究、纵向历史研究、横向比较研究以及召开专题研讨会、专家访谈等灵活方式,服务宏观决策、促进深化改革效果不明显。

(四)聚焦主责主业,审计干部队伍政治能力还不够突出

审计并不是简单地查账,必须善于用政治眼光来观察和分析审计发现的经济社会问题,从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然而,审计干部在审计工作中政治站位不高,从政治上看待发现问题、分析把握政治大局的能力不足。判断问题时没有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意图、实践要求,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新问题,“三个区分开来”准确运用不到位,审计容错纠错导向作用未有效发挥;解决问题时站在微观层面的多、宏观层面的少,就事论事的多、举一反三的少,影响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作用的发挥。

三、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一)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明确高质量审计监督的重点

1.创新审计理念和思路。新时代审计工作有新定位、新要求、新使命,审计理念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并重,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需求,将发挥审计宏观性、建设性作用的理念融入具体审计工作中;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并重,更好服务发展大局,在全面准确揭示问题的基础上,“跳出账本搞审计,跳出审计看经济”,深入分析研究问题,并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审计建议,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职能作用;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和“审计容错纠错”,运用好“助辩制”,换位思考、宽严适度,客观审慎作出结论;总结好容错纠错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2.明确监督重点和边界。要找准审计监督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重点围绕政策落实、财政绩效、民生资金、国有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等开展审计监督,既要全面履职、也要突出重点,既要拓展广度和深度、也要掌握范围和边界,围绕审计的主要目标和需求考虑审计监督重点和边界,考虑审计范围和边界时要将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对审计的需求作为主要因素;提高审计权力边界认识,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确定审计方案不贪大求全、边界不清,不“无限”扩大审计内容、不“无限”延伸相关单位,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主责主业。

3.加强科技支撑和利用。聚焦审计主责主业,科学的技术支撑和利用是推进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法开展审计。要健全数据定期采集机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和数据中心,深化数据分析模型研发,注重数据和分析模型共享共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定位、靶向发力;要注重利用GIS、Python、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关联分析,加大审计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力度,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二)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健全高质量审计监督的机制

1.整合审计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作用,统筹运用好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和审计成果;借助审计委员会、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等平台作用,加强审计监督与人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健全相关合作机制或办法,实现信息互通、形成监督合力,构建形成现代化立体式的审计监督机制;重点要加大内审机构和内审力量培育,加大社会审计机构审计报告核查,提升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质量,为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强化审计机关上下联动,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要做好统筹规划、合理调配资源,实行扁平化管理、“大兵团作战”,各级审计机关任务侧重不同,上级审计机关重点负责政策分析研究、明确审计重点事项和审计思路,下级审计机关重点抓好项目实施审计;规范各类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要建立年度统筹融合清单,有计划地开展统筹融合审计事项,审计项目中统筹融合事项不易太多,避免统筹融合事项变成了敷衍了事、走过场;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3.优化审计流程管控。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按照审计全覆盖要求,建立审计项目中长期计划库,分类确定审计对象的审计频次,建立审计项目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年度审计项目与中长期计划有效对接;加强项目质量管控,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强化 “审核、复核、审理、审定”分级质量控制责任;加强审计过程管控,科学制定方案、细化现场管理、加大跟踪审理、严格集体决策,规范延伸审计调查行为,组织编写各专业领域的审计事项清单、操作指引、法规向导,提高审计操作的规范化、专业化。

(三)加大审计成果利用,提升高质量审计监督的效能

1.加强审计整改力度。审计整改是审计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体现。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做实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要压实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审计机关督促检查责任,加强与纪委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联动,健全整改责任追究机制;要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张清单”和整改督促函、对账销号函“两函”,将审计整改纳入地方高质量考核体系,以有力有效的审计整改提升审计质效。

2.拓展研究分析深度。加大开展研究型审计,建立与高校专家学者、党委政府研究室等工作交流合作机制,在重点项目计划、实施或重点课题研究制定时邀请派员参与,借助他们在重大政策、改革要求、发展方向等领域的研究优势和灵活多样有效的研究方法,明确审计的重点方向和思路,深度分析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体制机制性问题,合力提出高质量、高层次的审计建议,提升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和体制机制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审计成果利用由治标多治本少向标本兼治转变。

3.提高审计成果精度。加强审计“精品工程”建设,树立精品意识、成果意识,加强审计情况的归纳分析和审计成果的加工提炼,打造高端产品、精细产品;坚持“信息跟着项目走”,加强审计发现问题提炼分析,不断推出高质量的信息、要情、政策建议等,提高审计成果附加值;发挥“工匠精神”,对每一个审计疑点精雕细琢,加大问题线索查处力度,建立健全与纪委、检察等部门沟通互动机制,要及时沟通、联合研判、查深查透,让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报告、精品信息、精品案件服务宏观决策,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四)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强化高质量审计监督的保障

1.提升干部能力。全面抓好审计干部能力提升,通过理想教育、理论深学、专岗挂职、轮岗交流等形式,培养审计人员善于从政治的高度分析经济监督中的问题,善于从宏观的层面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升审计干部政治能力和宏观把握分析能力;通过以审代训、以审促学、专业培训、实务导师制等方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大数据比赛等形式,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和技术方法运用培训,提升审计干部业务专业能力和新技术新方法运用能力等。

2.健全用人导向。全面落实“立身立业立信”总要求,健全完善审计人才监督管理机制,注重加强审计人员日常监督管理,围绕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建立健全审计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细化评分标准、强化结果运用,切实把促进审计高质量发展作为审计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为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提供平台,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原则,努力为审计干部畅通“双向”交流渠道,让审计干部队伍流动起来,营造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3.注重文化引领。全面培育审计文化,以文化建设引领、带动审计队伍的高质量发展。要构建审计文化平台,通过微党课、青年论坛、审计讲坛、道德讲堂等文化阵地,提振士气、鼓舞人心、激发热情、凝聚力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创新审计文化载体,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单位创建、岗位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审计人员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和乐观态度,提高审计人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好地聚焦审计主责主业,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