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政府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山东省聊城市审计局作者:李可点击:559

《国家审计准则》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以保证实现下列目标:(一)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准则;(二)作出恰当的审计结论;(三)依法进行处理处罚”。项目的审前准备、审中开展、整改落实以及审计结果运用,都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应当围绕审计质量影响因素来建立控制机制,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保证项目质量。审计质量责任、审计人员能力以及社会公众监督,分别从内部和外部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审计质量责任是法律规制对审计人员行为的外部约束力,审计人员能力是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社会公众是检验政府审计是否真正完成从查出问题、揭示短板到整改落实这一完整流程的重要外部监督力量。

一、审计质量责任

审计质量责任,贯穿于审计项目开展全过程,是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审计质量责任载体包含审计组组长、主审、审计组成员以及审理人员等。明确审计业务各节点的部门以及人员职责,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果质量,这包括上下级部门之间的职责界定以及审计组各审计人员之间的任务分配。法律体系越完善,职责分配越明晰,审计人员责任感就越强烈,其行为活动就越合乎审计标准,因此应当完善规制审计人员行为的外部法律制度。权力受到监督与制约,其效率才能得以实现和提升。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为依法审计提供制度依据,一方面能够规范审计机关以及审计人员执法行为。近年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意见》等制度相继出台,国有企业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等方面的制度依据更加完善,促进审计人员依法依规开展审计业务。法律标准越准确,审计人员提供的审计项目质量越高,但更需要法律法规对审计机关以及审计人员应履行以及承担责任予以明确规定,尤其是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问题。

二、审计人力资源

审计机关开展审计项目,必须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审计人员,而审计人员执行业务必须不断增强自身审计素养,以适应日益提升的审计工作要求。审计资源配备应当关注审计组人员组成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该审计项目对人员技能的需求。这体现在,审计人员是否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专业基础是否适应本项目要求等,诸如扶贫审计调查等较大审计项目,需要配备具有大数据审计能力的专业人员。近年来,随着审计全覆盖的快速推进,国有企业审计、环境审计等重要审计项目逐渐增多,对审计人员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引进和培养具有扎实财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功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尤为重要。同时,审计成果开发是提升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审计项目要不仅仅关注发现问题,更要拓展视角注重分析与研究问题,提出更具高度与深度的审计建议,即注重审计理论研究,发展研究型审计,而这需要高学历研究型审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三、社会公众监督

公众参与是政府审计发挥预防与惩治腐败等“免疫系统”作用的有效途径,群众监督合力是政府审计质量提升的重要外部驱动因素。审计整改结果是否达到社会公众期望,是衡量审计质量的最高标准。社会公众对政府审计工作以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给予高度关注,是审计提高质量、发挥实效的重要路径。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的积极发挥,首先依赖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这一平台是否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完善,一方面能够促进被审计单位积极完成审计整改,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外部监督力量。应当从增强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完善审计整改结果公告等方面促进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府审计,使得政府审计社会效果充分发挥、审计查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剖析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是建立与完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的前提。明晰审计质量责任,督促审计人员执法行为更加符合法律法规标准;提高审计人员知识水平,使其业务能力更加合乎职业标准;畅通社会公众监督渠道,使得审计成效越发符合社会公众期望值。三种因素相互制约、彼此影响、层层递进,进而使得审计质量在法律规制外部驱动下,通过审计人员增强知识素养和责任担当意识,以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外部监督来实现提升。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