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审计工作要注重五个结合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黄冈市审计局作者:雷友华点击:5442018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惊喜”二字,党中央不仅把审计看得重,更抓得实,这让我这个有着三十多年审计工作经历的老审计人备受鼓舞,深感欣慰。同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发展变化,审计人既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自豪感,又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忧思。当前,仍有部分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固守旧的审计思维和审计方式,认为审计工作就是查账本,找问题,定责任,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深入分析,对新情况不详细研究,对审计事项不进行总结,审计效果仅局限于查错纠弊,难以担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任。笔者认为,推进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审计事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创新审计理念,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具体而言,做好新时代审计工作,要注重五个结合。
一、注重提高站位,坚持做好审计工作与贯彻宏观政策相结合。审计工作不仅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机关要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要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审计机关审计干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有效监督宏观政策的贯彻执行。一是要严格制定审计计划,紧扣党的大政方针,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确定审计目标,设定审计项目,开展审计监督;二是要审慎判断审计问题,讲政策、顾大局、谋大势,不用老眼光看问题,不用静止的思路判断发展中的事物,全面促进改革创新;三是要严肃界定经济责任,以“三个区分开来”为标准,既不能纵容违法乱纪行为,更不能死扣法规条文,影响经济发展,用审计的“宽”和“严”,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要大力提升审计效果,针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胆揭示、深刻分析,为进一步促进改革发展出谋划策。
二、注重夯实基础,坚持查账与审事相结合。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基础工作不扎实、不全面、不具体,将严重制约着审计质量的提升和审计效果的发挥。受到审计“对事不对人,对公不对私”旧观念束缚,就帐查帐,查帐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得出的审计结果,有的事实不清,有的深度不够,有的问题不准,有的责任不明,有的处理不当。这不仅存在审计质量风险,更不利于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和发挥。必须更新观念,把查账与审事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基础工作。一是审计事实要清,每一审计项目“六要素”都要到位,缺一不可,全面真实反映审计事项;二是划分责任要明,对审计事项中相关人员的责任必须分清,并加以认定和取证,为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三是决策过程必查,从权力制约的角度讲,查决策、执行过程往往比查事实结果更重要,因为事情的发展过程往往是权力的运行过程,审计必须从决策、执行过程入手,监督权力运行;四是审计取证要全,要做到证据有出处、有事实、有责任、有原因、有附件、有结果,用扎实的基础工作,助推审计效果的提升。
三、注重能力养成,坚持财务审计与非财务审计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审计机关要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这些重点工作,有的要查帐,有的不查帐,如自然资源资产、“稳促保”、精准扶贫等审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非财务审计,审计机关审计干部面临很大挑战,存在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技术缺失等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要创新能力,迎难而上,将财务审计与非财务审计结合起来。一是要以专项资金审计为主线,顺藤摸瓜,遂项落实,促进精准扶贫、环境治理等专项资金得到有效使用,让群众切身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二是要以投资项目审计为重点,不仅要加大政府投资、环保项目审计,更要注重对企业投资的竞争性项目进行审计调查;三是要运用非财务审计的成果倒查资金管理、行政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如,利用地理航拍图发现违规占用耕地、林地,倒查国土、林业等主管部门违规审批、虚报瞒报、监管不力等方面的问题。四是要加大对非财务审计的技术支持和法治建设。健全法律体系,为非财务审计提供法治保证;加强技术协作,特别是要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的航拍资料、土地测量、污染检测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培养复合人才,注重培养审计人员的组织协调、方案实施、目标掌控、基本技术、案件认定和利用能力,全面提升审计人员非财务审计能力。
四、注重与时俱进,坚持财务审计与大数据运用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信息化建设。”当前,大数据在审计领域的运用已日益广泛,特别是在扶贫资金、社保医疗、财政税务审计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然而,受到主客观因素限制,大数据运用、联网审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效果。有的大数据运用广度不够,审计未与社保、住房公积金、财政、政府融资等大数据库建立联网审计平台;有的大数据获取难,一些部门以保密为由,拒绝向审计部门提供业务数据;有的联网技术不过关,虽然形式上联网,但审计不能适时得到相关数据,联网成了“聋子的耳朵”;有的应用能力有限,计算机人员不懂财务,审计人员不懂计算机,出现了财务审计与大数据运用“两张皮”的情况等。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强势推行审计人员计算机培训制度,初步解决了各级审计人员综合能力和计算机人才缺失的问题,但在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上还应进一步加强完善。一是应建立审计大数据运用法律法规。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资料和电子数据,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电子数据的规定”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议出台审计大数据运用法律法规,把审计大数据所取得的要求、途径、运用、责任以及取得电子数据的证据效力,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保障审计在大数据运用上合法合规,二是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计算机审计的投入,扩大基层审计机关与相关数据部门的联网广度和力度,普及大数据审计工作;三是制定大数据审计操作规程。针对不同行业审计,做好总结归集工作,分类制定便于操作、针对性强的大数据审计操作规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计算机审计向纵深发展。
五、注重提升质量,坚持审计事项与审计分析相结合。审计要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强化审计综合分析,形成高质量的审计分析报告,使审计成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护航人,强化警示教育的宣传员,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谋者。一是科学制定项目。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规划审计项目,集中审计力量重点开展几个项目或行业性审计,对审计结果深入分析,增强审计的实效性。二是带着思路审计。高质量的审计分析报告,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求问题形成的路径,提出问题解决的建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一线审计中,要带着问题思考,带着思路调查,尽量占有审计素材,提升审计质量。三是注重调查研究。审计经验告诉我们,同一行业、同类部门存在的问题大同小异,审计干部身临一线,对此感受最深,最具有发言权,要加强调查研究,对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通过一线审计进行深度挖掘,深刻剖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党和政府从宏观层面解决问题健全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上一篇:浅谈基建工程几个常见问题的审计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