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营改增”后对地税税收征管审计思路的调整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山东省审计厅作者:孔艳点击:697

一、“营改增”后对地方税收征管体系的影响

从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地税局以营业税管理为主线,不断加强地方税种的征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税征管体系。“营改增”后对这一征管体系造成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主体税种的缺失,以营业税为主体的地税征管体系受到冲击。营业税占德城区全区税收收入的1/3,“营改增”后,地税部门这一主体税种缺失,地税税源严重萎缩。此前以营业税管理为主体构建的地税征管模式、专业化管理机构、协税护税机制等地税管理体系受到较大冲击。

(二)以票控税手段缺失,地税部门付出的精力大,征管难度提升。“营改增”前,地税部门能“以票控税”,对于未按规定时间、金额缴纳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使用地税发票的纳税人,地税部门可按照规定采取停供发票的办法催缴税款。“营改增”后,地税部门管理的纳税人户数没有减少,但以票控税等征管职能自然消失,使得开票附征的其他各项税款由于纳税人主观故意而不能全额追征。

(三)社会影响力下降,干部积极性不高。“营改增”后,地税收入中营业税全部缺失,企业所得税因新增企业随着“营改增”变为国税征管而失去新的成长空间,地税部门为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的降低,造成地税部门在纳税人和地方政府中的影响力下降。规模变小,从而事权变小,必然波及到整个干部队伍。

(四)征管力度减弱,税收执法有潜在风险。“营改增”后地税发票全部交由国税,以前年度欠缴的营业税及附征各项税费仍由地税部门追缴,清缴欠税的难度加大,税收执法存在潜在风险。

二、“营改增”后德城区地方税收收入结构分析

“营改增”后,德城区的税收收入结构都已发生较大变化。

(一)各税种比重均有提升,当前企业所得税成为地税第一大税种。“营改增”后,除了营业税以外,各税种比重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升,其中企业所得税占比超过30%成为地税部门第一大税种;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也成逐年上升的态势。

(二)个人所得税具有较强增长潜力,未来发展态势看好。近年来个人所得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占税收收入总额的9.94%,较2015年提升了3.36个百分点,今年前10个月占比为13.27%。从应税项目来看,工资薪金所得税增势好、占比高,随着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管理的不断加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人数及薪金水平不断提高,预计未来这部分税收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三)企业所得税无新增税源,老税源呈现萎缩态势。按照现行税收政策,“营改增”后新设立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全部由国税部门负责征管,地税部门没有新的企业所得税税源作补充。同时,地税部门管辖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由于各种原因关停后使该税源自然消失,改制、改组后不再由地税部门管理,企业所得税税源呈现日趋萎缩态势。

三、金税三期较之前的老系统的优势

(一)有效的统一国、地税核心征管应用系统版本。实现了业务操作和执法标准统一规范,覆盖全业务,简化涉税事项,加强纳税遵从风险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外部涉税信息管理,实现了跨税种、跨纳税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了全国数据大集中,利用及时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税收征管水平,有效降低税收成本。

(二)有利于加强内部管理。新的“金税三期”上线后,应用网络发票系统可以杜绝虚开、代开、开具“大头小尾”发票的违法行为,帮助企业规避不法分子利用假票骗税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保护企业的合法经济利益。

(三)税收环境更加公平。税收信息也更加公开透明,税收分析比对更加高效便捷,将进一步促进税务机关规范税收执法和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情税”、“关系税”,减少税收执法的随意性,这样就为纳税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

 四、“营改增”后的地税审计思路

(一)调整思路,寻找新的审计突破点。经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个人所得税将成为地税部门的业务重点,也必定成为地税审计的关注点。过去,由于各地方征管系统的限制,审计人员很难规模化验证个税,以抽户形式进行个税的检查太低。但是随着新的“金税三期”的上线,要求所有税种都必须进行明细申报,特别是对个人所得税,必须采用全员全额申报方式,为个税的审计提供了便利,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采用新的审计方法,探索新的审计思路。

(二)深挖数据,提升审计质量。地税审计涉及纳税单位多、数据量大,加强地税审计的数据分析,是提高审计效率的必要途径。特别是“营改增”后,新的“金税三期”上线后,从“登记类”“发票类”等多维度对纳税单位进行信息采集,涉及2700多张表格,40多张核心数据表。数据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要加强对这些涉税信息的深度利用,并广泛采集国土、工商、国税等相关部门数据信息,对每个纳税人基本信息、当前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关联分析等,找出经营或纳税申报异常的企业。并针对“疑点户”进一步分析,以确定下一步进行重点延伸的企业。同时,总结共性问题,找出税务机关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升审计质量。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