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基层审计机关风险防控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湖北省松滋市审计局作者:向清点击:660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人永恒不变的话题。审计风险则与审计质量相伴相生,也就是说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产生的机会也就越少,反之,审计承受风险的能力越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审计工作和审计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必然产生审计风险。 如何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我们审计人必须不断探讨和努力规避的问题。

审计风险无处不在,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如何防控审计风险,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细节成就质量,责任决定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现仅围绕细节和责任这个话题,探讨它们对于当下审计风险防控的重要影响力。

一、审计风险的特征

审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审计风险是指因审计主体(指审计机关)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审计领域或审计工作出现的风险。狭义的审计风险也称为“检查风险”,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施行审计监督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审计行为与法律法规相背,提出的意见和作出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不符,或审计评价失实等,从而受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广义的审计风险,不仅是审计主体因素方面引发的风险,而且包括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引发的风险。审计客体风险有两个层次:一是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不能被本单位的内控制度、结构程序和政策及时防止和发现的可能性,也叫“控制风险”;二是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下,被审单位整体的财务报表和账面金额以及业务类别上发生错误的可能性,称其为“固有风险”。审计客体风险独立地存在于审计过程之外,与被审单位自身的行为特点、行业性质、工作人员素质和品德有关,是一种难以计量的审计风险。

以上是从定义上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和概括。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风险也随之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如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时应负的职业责任越来越被社会上各种利益相关人所认识,审计人员失职越来越容易引发复议和诉讼,审计人员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制度建设日益规范,社会监控体系日益完善,监察、巡察组、专项检查、财政监督等各种监督已成常态,审计只是监督体系的一部分,未发现的风险就是审计的风险,审计判断差错引起的风险,也可能引发追责问责,甚至承担相关的行政复议、诉讼等,未知的风险让审计人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位审计人都要时时绷紧审计风险这根弦。

二、引发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风险的常见原因

(一)审计执法行为不规范,程序不到位。

审计程序、审计规范是审计审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要依法审计,按审计程序和规定办事。规范审计权力运行,防范审计风险,不仅事关审计机关能否有效履责,更是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命线,事关审计机关的生死存亡和科学发展,不可等闲视之,须臾不能放松。基层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程序方面,有的未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控制程序,审核、复核、审理走过场,形同虚设;文书代签现象普遍存在;审计报告中很多明显、低级错误都未能发现;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核不规范、审计证据不充分、未严格履行审计程序、移送处理事项定性不准确、审计报告事实表述不清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还出现选择性审计、选择性报告等与廉政风险紧密相关的问题。小细节,大风险,不能因小失大。程序不规范引发的质量问题如一枚隐藏的定时炸弹,随时会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措手不及。

(二)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有待加强。

基层审计队伍审计知识禁锢、审计观念陈旧,认识有旧,认识有偏差、态度消极,法治思维不强、质量意识较弱。因此,审计人员素质、能力亟待提高。提高法治认识、增强风险意识更是当务之急。具体表现有:

1.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现代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等,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会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审计人员没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情绪浮躁不严谨,审计中没有保持应该持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势必导致不必要的差错,应当执行的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得到执行,进而形成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项目时要精心钻研,精准施策,尽力展现审计技巧。对每一个问题的定性和处理都要细心专业和一丝不苟。如果对审计事项的判断错误,或理解错误等,都无可避免地会在审计过程中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产生审计风险。

4.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偏差。现行审计人员的考核评价、监督制约及内部管理机制都不完善,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时,过多地考虑个人或小集团的私人利益,就会导致隐瞒不报、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有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甚至无视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及相关廉政规定,从而引发风险。

三、基层审计机关应对和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实践表明,完善的管理办法或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严谨的态度和严格规范审计程序是对细节要求最完美的诠释,也是防范审计风险最根本的要求和保障。现结合基层审计工作中不太重视或者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谈谈注重细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

一方面,从制度建设方面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加大执行力度,防范我们能控制的风险,规避我们不能预见的风险,力求细节到位完美。另一方面,从队伍建设方面增强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发挥和增强审计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审计质量常态化的管理中,以细节、责任、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让质量意识、风险意识、精品意识深入每位审计人的心中。具体如下:

(一)界定责任,规避审计风险。

前面提到的由被审计单位自身形成的独立地存在于审计过程之外的审计风险怎么防控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界定责任,规避审计风险。这就要求在我们的审计工作实施中一定要重视审计承诺书的签订(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双承诺)。审计人不要认为无关紧要而简化甚至省略程序。在工作中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强调被审计单位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否则我们不仅会被假账假资料牵着鼻子走,而且还可能承担不必要或者不可预见的风险。

(二)提升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工作包含审计立项、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完成质量都对最终的审计产品质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审计风险也如影相随。因此,每个环节都必须把好质量关,对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审计质量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它要求全体审计人员都要树立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严格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程序到位合规。在审计工作中,要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恒心,还要有不厌其烦在繁冗纷杂的资料中挖掘线索的耐心,更要有不畏困难忠于审计事业勇于揭露违法违规行为的赤心。努力提升审计质量,将审计风险降至最低点。

1.强化规章制度的约束性,严格规范程序。

(1)及时进行审计立项。逆程序在基层审计中常常出现。一方面是审批及行文滞后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个人的工作习惯有关。虽然审计计划有变动、调整及领导审批等过程滞后行文,但是一旦开展审计工作,则在正式文件中最终会纳入本年计划,不会影响该项目先立项。另外,在建立项目中常常出现立项依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范围和重点及人员分工等要素填写不完整。程序不规范,会直接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审计风险上升。因此,审计机关应建立常态监督机制,将审理前置,严格审核,从源头把关。

(2)充分做好审前调查。基层审计自行组织的年度质量考评中常常发现:一部分审前调查非常简单,有的记录只反映了被审计单位机构设置和审计年度报表数据,有的记录仅仅概括叙述收集了哪些资料,有的记录甚至仅仅变换了时间和数据就将以前年度的记录照抄照搬等等情况。不太在意审计调查。事实上,审前调查如同探照灯,它指引着审计前进的方向。不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工作,我们的审计人员就会陷入盲目性,好比瞎子摸象,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审计项目的内容和方向,审计事项容易遗漏,增加审计风险。审计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审前调查,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职责、行业特点、业务流程、岗位设置、收入来源、财务状况,以及以前是否有过审计及整改落实等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加强审计方案的针对性、操作性。

(3)认真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对具体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的详细安排,是审计项目执行的指南,是保证审计项目能否高质量完成的基础。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的作战方案,解决审什么、怎么审、谁来审的问题。审计组要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认真讨论和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清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分工明确。要高度重视审计实施方案制定环节,突出痕迹管理,规避审计风险。有少数审计人员对制定审计方案的认识不高,诸多应付,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审计人员要纠正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闭门造车、照搬照抄,用于应付审计审理和整理审计档案使用。二是执行脱节、边打边向,现场审计时将审计实施方案放在一边,凭经验开展现场审计工作,无风险忧患意识。

2.增强审计工作的使命感,激活责任机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谨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审计风险的大小。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每位审计人要爱岗敬业,热爱审计事业,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廉洁自律,跟进形势和要求,思想观念和现实的统一,掌握相关政策,严格要求。不拿原则做交易,一是做人的原则,清正廉洁,二是做事的原则,以审计准则、审计规范、审计纪律为尺子,严格要求自己。 如果一个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审计工作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那审计工作至少不是胜任或优秀的。责任心要求我们工作要细心、要具有职业敏锐性,无论是审计项目的实施还是审计文书的审理都要认真和严谨,以敬畏之心待之。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潜移默化中化解审计风险于无形。

(1)强化三级复核,复核把关不能流于形式。要改进审计现场作业管理,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门负责人要坚守一线,审计组长要高度负责、掌控全局、严格管理,全过程监督审计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审计现场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完善审计组例会制和重大事项会议讨论制,始终关注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实现情况,重点问题和疑点问题突破情况,适时调整审计策略。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对报告的审视角度不同。业务部门完成报告的撰写并保证数据的真实和正确性;法规部门审理报告的规范性和法规的运用是否恰当;分管领导高屋建瓴地审视报告的严谨性和可读性,审核把关报告中问题的影响度。层层把关,各自负责。既不能流于形势、走程序,也不能让错字百出、数据有误、问题存在歧义的报告轻率发出,甚至呈现在被告席上。

(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审计中不排除这样一些人:对违法事项不按规定移交;提出建议时放任自流;执行审计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时,过多地考虑个人或小集团的私人利益,就会导致隐瞒不报、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引发风险。因此,审计人要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审计机关要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让审计人员做到知法、守法、用法,顶住压力,排除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使审计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审计评价符合依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着力开展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让审计人员明确角色定位,筑牢廉洁从审、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树立爱岗敬业、秉公执法、忠于职守的职业理念。常绷紧风险这根弦,常存审计敬畏之心,胸怀责任感使命感。只有这样,审计人才有不畏困难忠于审计事业敢于揭露违法违规行为的勇气和决心。

(三)与时俱进,预防审计风险。

1.坚持科学的审计理念,细化审计工作重点。基层审计工作的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前都会考虑这样一些问题:项目计划是否符合本地党委、政府经济社会管理的大局;审计工作指导思想与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是否一致;计划安排和重点项目的确定,与审计机关的能力、水平是否匹配。事实上,这些都暗含着审计风险的可能。坚持科学审计、民本审计理念,增强宏观意识、责任意识、协调发展意识。特别是基层审计工作,在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的同时,要紧紧把握和细化审计工作重点,科学制定每年的审计项目计划,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始终如一地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审计重点,加强民生审计监督,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发展、改革、安全、绩效。

2.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梯队。审计方法的选用不科学,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前舞弊技术翻新、假冒伪劣泛滥的环境下,审计技术方法的落后增加了审计风险。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尤其薄弱,既懂计算机又精通审计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翎角。因此,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培训,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及创新计算机审计方法迫在眉睫。审计人员要与时俱进,通过再学习再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用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就可以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去抑制、降低或控制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要更新思想观念,让“系统管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理念深入人心,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风险意识,形成注重过程、注重协作、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让审计工作取得新业绩。在注重细节中成就完美,在行使责任中让情感得到升华。开展审计项目如同绘制一幅作品,你融入你的情感,付之于细致执着,它呈现给你的则是欣喜和栩栩如生。审计工作是枯燥和清贫的,审计风险又如同高悬的利剑让人谨小慎微。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你投入的是责任和担当,与之同兴衰共荣辱,赋予它家国情怀,它将会温暖和丰富我们的审计人生。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