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审计视角下串通投标行为的识别路径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5-09-17来源:吉林省审计厅作者:刘 洋点击:115

串通投标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本文从审计视角出发,详细阐述对串通投标行为进行有效识别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为审计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助力维护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

一、串通投标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投标人之间串通

1.价格同盟。投标人之间事先约定投标报价,使得各投标人的报价呈现出异常的一致性或规律性。例如,多个投标人的报价与标底价极为接近,或者报价之间的差额呈现固定的模式,明显不符合正常的市场竞争逻辑。

2.轮流坐庄。A、B、C三家企业约定在不同项目或采购中交替中标,其余两家陪标。

3.陪标。部分投标人为了协助特定的投标人中标,故意放弃投标或者以明显高于其他投标人的报价参与投标,充当陪衬角色。陪标行为通常表现为投标文件编制粗糙、缺乏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要求,或出现故意废标,中标人无正当理由放弃中标,或不按规定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等情况。

(二)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串通

1.泄露招标信息。招标人在开标前向特定投标人透露招标项目的详细信息,如标底、评标标准等关键内容,使该投标人能够有针对性地编制投标文件,从而在评标中获得优势。

2.量身定制招标文件。招标人根据特定投标人的资质、业绩和技术能力等特点,为其量身定制招标文件,设置不合理的资格条件或技术参数,排斥其他潜在投标人,确保特定投标人能够顺利中标。

3.暗示或诱导中标。招标人在评标过程中,通过暗示、诱导评委等方式,使评委倾向于特定投标人,或者直接干预评标结果,确保特定投标人中标。

二、审计视角下串通投标行为的查证方法

(一)基于技术手段的电子痕迹分析

在电子化招投标普及的背景下,审计人员可利用电子数据特征开展精准识别。通过对投标文件元数据分析,可发现不同投标文件创建者信息相同、编辑时间存在连续性等异常现象。对于使用同一IP地址或MAC地址上传投标文件的情形,可采用网络取证技术固定电子证据。例如,某工程审计中,通过解析投标文件数字指纹,发现三家投标商投标书生成时间间隔不足20分钟,且使用相同加密证书,最终查实围标事实。电子投标系统日志分析可有效识别异常操作模式。审计人员应着重关注:投标文件上传IP地址的地理聚集性、投标保证金支付账户的关联性、投标文件解密操作的同步性等关键节点。对投标报名信息进行交叉比对时,需注意联系人信息重复、企业邮箱域名相同等隐蔽关联。

(二)投标文件实质性审查要点

可通过版面格式分析软件检测投标文件版式相似度;运用专业技术识别签字笔迹特征;对比技术标章节结构、异常空白页设置等编排特征。例如,某高速公路项目审计发现,五家投标商技术方案中竟出现相同段落标点错误,成为突破串标证据链的关键节点。审计人员应着重关注:非常规性错误,内容逻辑审查应聚焦异常一致性,重点核查分项报价偏离行业标准的协同性、主要施工设备品牌选择的趋同性、施工组织方案的技术雷同。对于故意制造无效标的情形,需对照招标文件废标条款,分析无效投标的刻意性特征,如集体性偏离关键参数、系统性缺失必要附件等。

(三)行为特征与资金流向追踪

记录投标代表之间的非正常互动,统计投标文件撤回的关联性,分析报价唱标时的异常反应模式。如,在某开发区审计时,审计组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发现五家投标商代表在开标前两小时,同乘商务车抵达,且停车场监控显示其集中交换文件袋。通过支付系统追踪投标保证金来源,重点核查同一账户分拆支付、关联企业代付等情况;分析保函出具机构的集中度,关注区域性担保公司为多个投标人出具保函的异常情形。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