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政务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路径与方法创新

发布时间:2025-09-04来源:山东省威海市审计局作者:任倩茹点击:9

政务信息系统作为政府履行管理服务职能的数字化支撑平台,其建设质量与运行效能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当前,随着政务信息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系统重复建设、绩效不佳、安全隐患等问题逐渐显现。开展政务信息系统审计,既是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系统集约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审计实践经验,系统梳理政务信息系统审计的核心思路与实操方法,为提升审计质效提供参考。

一、聚焦资金管理:筑牢财政保障防线

资金管理是政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础环节,需从合规性与效益性两个维度开展深度核查,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一)合规性审查:守住资金使用底线

审计需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依据,构建全流程监督核查机制:一是通过比对财务凭证与银行流水,全面核查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既要严厉查处挪用、套取财政资金等严重违规行为,也要警惕超范围列支办公设备费用等“搭车”报销现象;二是对照合同付款条款核查支付节点,重点关注两类风险——是否存在无正当理由拖欠供应商账款损害营商环境,或未完成验收即全额付款导致财政资金面临损失风险;三是结合预决算管理要求,审查信息系统相关费用是否纳入预算盘子,结余资金是否按规定上缴或盘活,严防财政资金“体外循环”。

(二)效益性评估:提升资金配置效能

效益审计需贯穿资金使用全周期:在目标设定环节,重点审查绩效指标的科学性,避免“系统稳定性强”等模糊表述,需明确为“年度系统无故障运行小时数”等可量化标准;在执行监控环节,建立“进度-预算”双跟踪机制,对因需求频繁变更导致的工期延误问题,要追溯需求变更的决策程序与业务合理性;在绩效评价环节,严格核验评价依据的客观性,警惕以自行填报数据替代系统日志等客观证据的行为,同时分析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的衔接应用情况,避免评价、应用“两张皮”。

二、紧盯系统建设:把控全流程质量关

系统建设的规范性直接决定运行成效,审计需覆盖从前期论证到竣工验收全链条,防范“带病建设”风险。

(一)前期论证审计:源头防范决策风险

立项阶段审计需聚焦“必要性与可行性”双重验证:一是核查立项程序完整性,通过审阅需求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意见等资料,确认是否履行完整审批流程,严防“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二是评估需求真实性,结合政府职能定位判断项目是否属于公共服务必需,避免“为建而建”;三是检验调研前瞻性,重点关注是否因技术预判不足导致系统建成即落后,例如,系统可能因未充分考虑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迭代特征,而在投入运行不久后即面临严重的兼容性挑战或性能瓶颈。

(二)建设实施审计:严控关键节点质量

实施阶段需建立“招标-合同-验收”全流程核查:在招投标环节,比对招标需求与建设方案的一致性,严防通过招标需求变更规避监管;在合同管理环节,重点审查知识产权条款,明确软件著作权归属,避免因权属不清导致后期运维受制于供应商;在验收环节,实行“文档审查+现场核验”双验证,对照合同约定的功能指标逐项测试,严查未完成验收即投入使用、降低标准验收等问题,同时核查源代码、设计文档等技术资料是否完整交付。

三、强化运营监管:保障持续高效运行

系统运营审计需兼顾资产管理、安全保障与效能发挥,推动“建用结合”落到实处。

(一)资产管理审计: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重点核查“账实相符”与“处置规范”:一方面,核查服务器、终端设备、软件著作权等是否规范登记入账并纳入资产管理,并对照资产台账实地盘点,严查虚报配置、以旧充新等问题;另一方面,关注闲置资产处置流程,对技术落后淘汰的设备要核查是否及时依规处置,避免“重采购、轻管理”导致的资产浪费。

(二)运维保障审计:筑牢安全运行防线

运维审计需构建“成本-安全-数据”三维评估体系:在成本效益方面,通过分析故障处理时长、服务响应速度等指标,评估运维投入与保障效果的匹配度;在安全防护方面,重点检查应急预案演练、容灾备份、日志留存情况,特别关注权限管理,严防委托外部人员持有最高权限引发的数据泄露风险;在数据质量方面,建立系统逻辑校验及业务财务核对机制,对发现的异常数据要追溯至系统设计缺陷或管理漏洞。

(三)运行效能审计: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效能评估需聚焦“实用管用”:一是对照建设目标核查实际成效,通过用户访问量、核心功能使用频次等数据,判断是否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的初衷;二是检查系统协同性,审查是否存在“信息孤岛”、与其他系统功能重叠、新旧系统接口缺失等问题,关注数据共享障碍与集成风险;三是评估可持续性,分析系统是否具备技术升级空间,避免因架构僵化导致“推倒重建”浪费,同时关注与新出台政策的适配性,确保系统功能持续满足政务服务需求。

通过构建“资金-建设-运营”三位一体的审计框架,既能及时发现政务信息系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又能推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未来审计工作还需结合数字化转型趋势,探索大数据审计、穿透式监管等新方法,持续提升审计精准性与有效性,为政务信息系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