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浅谈公办卫生室存在问题及审计建议
发布时间:2025-03-28来源:山东省聊城市审计局作者:徐发峰点击:34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办卫生室作为保障居民健康的“第一站”,作用举足轻重。笔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中发现,公办卫生室建设中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效率低下,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主要存在问题
(1)设备闲置,资源沉睡
当前公办卫生室存在医疗设备长期闲置、使用频次极低的情况,这既浪费医疗资源,又阻碍疾病诊断、治疗、健康管理工作开展,严重制约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提升。例如,某区在 2022 年上半年购入 17 台十二道心电图机分配至辖区內村卫生室,但审计组2024年底抽查的3家村卫生室该设备均未投入使用。作为使用期仅为5年的设备,使用期过去大半还未使用,这无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服务效能滞后,居民权益难以保障
服务能力不足,诊疗技术单一,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医疗需求。以某村卫生室为例,该卫生室配备了 6 名工作人员,但在 2024 年 9 月平均每日诊疗人次仅为 2.33 人,远低于预期。
(3)财务管理混乱,内控机制缺失
一是存在账目不清、资金使用不规范的严重问题。二是内部管理松懈,岗位职责不明确。以某镇 7 家公办卫生室为例,均存在未设置财务人员,资金公私混用、个人收款保管、月底统一结算的情况,易导致账务不符和资产盘亏。
原因分析
(1)管理体系不健全,资源配置与监管脱节。一方面,公办卫生室内部设备管理混乱,没有建立有效的设备使用登记、定期盘点、维护保养制度,对设备使用情况缺乏跟踪和分析。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不到位,未对设备使用情况定期检查、考核,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闲置问题 。
(2)人才队伍建设薄弱,能力与需求不匹配。一是业务培训缺乏。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机会少,知识和技能更新缓慢。面对复杂病症和先进诊疗技术,无法有效开展服务,诊疗技术单一,难以满足居民需求。二是服务理念落后:部分医护人员仍停留在传统的诊疗模式上,没有主动了解居民健康需求、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意识。不重视患者反馈,不能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导致服务质量难以提升,居民满意度不高。
(3)内控制度不健全,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一是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资金监管机制,对资金收支、保管、结算等环节没有明确规范,为资金公私混用等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无法对员工形成有效的激励,难以提升服务质量。
三、审计建议
(1)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科学的设备购置评估机制,在购置批量医疗设备前,充分调研卫生室的实际需求、人员操作能力以及设备的性价比等因素,避免盲目采购。对于药品管理,引入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控药品库存,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整库存,避免药品积压和短缺。
(2)提升服务效能
加强对卫生室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诊疗技术水平,丰富服务项目,开展康复理疗、慢性病管理等特色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医疗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通过建立预约诊疗制度、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式,增加患者流量。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创新宣传形式,除了传统的张贴海报和发放宣传册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举办健康讲座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健康意识。
(3)完善管理机制
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严格执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资金公私混用的现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不称职的员工进行处罚。加强卫生室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建立健全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加强对卫生室的监管,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下一篇:没有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